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单于大都护府遗址

单于大都护府遗址

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北10公里的土城子。是唐朝在汉代襄郡盛乐城址的北部修筑的城市。龙朔三年(663),在此设立云中都护府。麟德元年(664),改为单于大都护府。垂拱二年(686),改为镇守使。圣历元年(698),改为安北都护。开元七年(719),划归东受降城管辖。八年,复置大都护府。天宝四年(745),振武节度使亦迁此。城墙用土夯筑,残存最高处约5米,东墙长1750米,西墙长1200米,北墙长1250米,南墙已被河水冲刷,残长500余米。东、西、北三面城门遗址和瓮城遗址仍存。外城南部为内城,俗称皇城,略呈方形,每面长约500米。遗址内埋藏有丰富的文化遗物。解放前出土的文物有唐宝历二年(826)撰刻的“唐振武节度使单于大都护张惟清德政碑”、“唐单于府开元寺悉达多禅师碣铭”和大和九年(835)撰刻的“唐故禅师大德诺诚碣铭”等石刻。解放后出土的文物有唐振武节度使的墓志铭等。这些石刻为研究遗址提供了文字资料。

猜你喜欢

  • 杨业之死

    辽宋关系中的一个显目事件。杨业,一名继业,宋麟州(今陕西神木北)人,累官云州观察使,判郑州,知代州。既勇且谋,屡建战功,人称“杨无敌”。能与士卒共甘苦,为政简易,深得军民爱戴。雍熙三年(辽圣宗统和四年

  • 勾使来部

    粟末靺鞨诸部之一。见“厥稽部”(2192页)。

  • 渤海国志长编

    书名。金毓黻(1887—1962,字静庵,号千华山民)著。书成于甲戌年(1934),凡20卷。有千华山馆、1977年汉城太学社和台北文海出版社本。卷1与卷2为《总略》,卷1为元以前汉文献中渤海史料摘编

  • 番子佐领

    清代以四川大小金川藏族迁京之人编设的佐领。乾隆四十一年(1776),新来男妇189人,连同以前居京旧人39名,合计228名,初编一佐领,入内务府三旗正白旗。以此项人丁原属土司所辖,无辨文字者,拟以内务

  • 完颜伟

    ?—1748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完颜氏。雍正九年(1731),由内务府笔帖式,迁户部员外郎。十二年(1734),受命往江南学习河务。乾隆二年(1737),授浙江海防兵备道。四年,调江南河务道,转浙

  • 慈寿寺

    召庙名。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西五十里什报齐村北大青山之阳。蒙古语称纳苏达阿萨拉勒图苏默。清顺治十二年(1655)建。康熙年间大殿落成,呈报清廷,康熙帝赐名慈寿寺。由建寺者察罕迪彦齐呼图克图为第一任住持,

  • 庆祥

    ?—1826清朝将领。蒙古正白旗人。图博特氏。大学士※保宁子。乾隆六年(1795),由监生授蓝翎侍卫。嘉庆四年(1799),升三等侍卫,八年,升二等侍卫。十三年(1808),袭三等义烈公爵,授散秩大臣

  • 碑传集

    书名。清人物碑传资料汇编。初名《百家征献录》、《五百家银管集》。清钱仪吉(1783—1850),浙江嘉兴人)辑。164卷。该书汇集清天命迄嘉庆年间(间有卒于道光年间的)满汉历史人物碑传。道光(1821

  • 溥仁寺

    黄帽派喇嘛庙。俗称“前寺”。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郊。康熙五十二年(1713),清朝政府为庆祝玄烨60寿辰,迎接蒙古各部王公朝觐而建。形制仿汉式寺庙。额以汉、满、蒙三体文字书写,内有天王殿3楹。正殿7楹,

  • 和隆武

    ?—1782清朝将领。满族。马佳氏。一等伯※和起子。初隶满洲镶蓝旗,后因功以本佐领抬入满洲正黄旗。父死,袭一等子,授三等侍卫。乾隆三十六年(1771),袭佐领。三十七年,随护军统领明亮征金川,攻甲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