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十二台地

十二台地

清代内蒙古西部12驿站的土地。康熙三十一年(1692)始设。归化、萨禄庆、杜尔格、和林格尔、新店子、八十家子6站均在土默特旗境内;东素海、吉克素、巴彦布拉克、阿鲁鸟尔图、巴彦素海、察罕扎达该6站均在昭乌达盟境内。初每站有披甲兵丁50名,随拨游牧地供差,后兵丁有亡故,其地多为附近汉人垦种。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站地垦务局,由西路垦务公司承领、转放,共放垦台地11 729顷。宣统三年(1911),改由地方官征收租银,为站兵生计和整顿驿务之用。民国初改为由站兵向种地农民直接收取地租。

猜你喜欢

  • 讹迹邗

    见“郁成”(1350页)。

  • 俟力归

    即“侯力归”(1688页)。

  • 王呼图克图一世

    见“曲吉札巴班觉”(788页)。

  • 长孙绍远

    西魏、北周大臣。字师,少名仁。河南洛阳人。鲜卑长孙氏。北魏太师、上党王长孙稚(承业)之子。雅好书史,晓乐律。初任司徒府参军事。后以别将讨平河东蜀薛,封东阿县伯,累迁司徒右长史。及孝武帝西迁,随父奔赴,

  • 卡西双火圈

    傣语音译,“卡”意为“奴隶”或“有隶属关系的人”、“西双”即“十二”,“火圈”,为地域划分单位,一般包括几个或十几个自然村。系云南傣族封建领主对附近一些少数民族进行统治和经济剥削的组织。解放前傣族封建

  • 和立纲

    即“蒙古纲”(2326页)。

  • 反“人籍费”斗争

    延边朝鲜族人民反对官府、※乡约勒索的群众运动。民国初期,和龙县豪绅陈天障和县知事杨培祖勾结,设立所谓“总社”(地方行政机构),除向人民征收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外,又以征收“入籍费”为名,要每户朝鲜族交现

  • 侗语

    我国侗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交界的20多个县。使用人口有140多万。历史上无文字,1958年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侗语分南、北两个方

  • 渤海国

    即“渤海”(2278页)。

  • 驮轿

    民国时期赤峰地区盛行的一种交通工具。把轿搭在骡马背上,用于长途运客。一般一轿坐一人,较宽绰者可乘坐两人,亦可躺卧,较为舒适,不受风吹、雨淋、日晒。政府官吏、富商大贾等皆乘之。后渐被较先进的交通工具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