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化隆

化隆

县名。位于青海省东部。治所在巴燕镇。地处黄河流域,为青海古代文化发源地之一。古属西羌,南北朝时设郡县。唐于其地置廓州。安史之乱后,地入吐蕃,历为唐、蕃交战之地。宋时唃厮啰于此建立政权。元初为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辖地。元至十八年(1281),改由甘肃行省西宁管辖,建有夏琼、尖扎嘛呢康等寺。明分属陕西行都指挥司西宁卫及碾伯守御千户所管辖,建有千百户制度,万历六年(1578),三世达赖索南嘉措应俺达汗邀请,途经该地。明初,分属甘肃布政司西宁府之西宁、碾伯二县。乾隆九年(1744),设巴燕戍格抚番厅,碾伯南山后藏民12族及西宁南山后藏民16族隶之。民国初改为巴戎县。1928年改名巴燕县。1931年复名化隆县。1954年建立化隆回族自治区。1955年改自治县。居民有回、汉、藏、撒拉等族。

猜你喜欢

  • 箕子东封朝鲜

    亦称“箕子走王朝鲜”。箕子为商末贵族,官太师,是商纣诸父。纣暴虐,箕子谏不听,乃披发佯狂为奴,为纣所囚。其东封朝鲜有二说:一谓在其东走朝鲜之前受封。《史记》载:周武王克商,访“道”于箕子,箕子向武王“

  • 三蜀

    古地区名。系广汉郡、犍为郡、蜀郡三郡之合称。蜀郡秦时置,广汉郡、犍为郡为汉初及武帝时先后自蜀郡析置。三蜀之地约当今四川中部、贵州赤水河流域、三岔河上游及云南金沙江上游以东和会泽以北地区。境内除蜀人外,

  • 箕子朝鲜

    见“箕子东封朝鲜”(2453页)。

  • 雄顿·多吉坚赞

    13世纪藏族翻译家。首次将印度檀丁的修辞学名著《诗镜》全文译成藏文。之后,其弟邦译师洛卓丹巴首先以此书讲学,西藏遂开学习《诗镜》之风。继之,藏族学者纷纷注释原文,并结合藏族语言特点,形成自己的修辞学著

  • 孛兰奚

    蒙古语音译。一作不兰奚。指官府收留的流散人口和牲畜。唐、宋时有语曰:“阑遗”,意为:路有遗物,官方阑(截)取之,待人认领,否则入官。是为此语之语源。元代社会多逃亡农民及驱口,流散四方,世祖至元二十年(

  • 重驱

    即※驱口所置的驱口。元代某些驱口可以有自己的产业,与本使主分居时也可以购卖驱口为自己服役。此类为驱口服役的驱口称重驱。购置重驱的驱口对重驱享有所有权,可以将他们释放为良。

  • 领卢

    西夏职官名称之汉译名。宋代史籍记载的西夏遣宋使臣官名,即枢密之西夏语译名。后世称“蕃官名号”。

  • 鄂尔多斯右翼中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即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鄂托克旗。牧地东、北界鄂尔多斯右翼后旗,西界察罕托辉,南界右翼前旗。汉朔方郡南境,唐宥州地,明为达延汗右翼三万户之一袄儿都司(即鄂尔多斯)济农衮必里克所据。后

  • 山头人

    清末民国时对景颇族人的一种泛称。当时分布在今德宏州境内的景颇族大多居于山上,故名。

  • 延煦

    ?—1887清宗室、大臣。字树南。满洲正蓝旗人。爱新觉罗氏。咸丰六年(1856)进士,选庶吉土,授编修。擢四品京堂,累迁内阁学士、盛京户部侍郎。同治六年(1867),调户部,数勘办展边垦地。光绪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