匏器
清代台湾高山族一种盛物容器和渡河工具。即葫芦壳,其制作方法据《诸罗县志》载:“嫩时味苦不可食,俟坚老,截顶出瓤,选其小而底相配者制为盖,泽以鹿脂,摩挲既久,莹亦如漆。”大者可容数斗,平时家中衣、粮多贮其内,遇有差役或外出远行时,可将粮、衣、毯等物皆纳其中,雨行不濡,遇水则浮。《台湾内山番地风俗图》亦云:“熟番居处山外,溪无楫,水涨时,腰挟葫芦浮水径渡。”一些较富裕的家庭,室内有葫芦累以百十计。
清代台湾高山族一种盛物容器和渡河工具。即葫芦壳,其制作方法据《诸罗县志》载:“嫩时味苦不可食,俟坚老,截顶出瓤,选其小而底相配者制为盖,泽以鹿脂,摩挲既久,莹亦如漆。”大者可容数斗,平时家中衣、粮多贮其内,遇有差役或外出远行时,可将粮、衣、毯等物皆纳其中,雨行不濡,遇水则浮。《台湾内山番地风俗图》亦云:“熟番居处山外,溪无楫,水涨时,腰挟葫芦浮水径渡。”一些较富裕的家庭,室内有葫芦累以百十计。
北方古族名。南北朝时期游牧于今嫩江之西,南邻地豆于,东接室韦,西为今兴安岭与柔然为邻。其地多河流,土地湿润,水草森林丰盛,气候多雾气而寒。以游牧为业,好射猎,有初级农业,产马牛羊和谷麦,也多饲养猪鸡等
见“完颜元宜”(1149页)。
撒拉语音译,意为“长袍”。清代撒拉族男子服饰。流行于今青海循化等地。其式样与维吾尔族袷袢相同。右衽斜领,无扣,腰系长带。
见“领民酋长”(2075页)。
古地方政区名。一作沧海郡。西汉元朔二年(前127,一作元年),族首领南闾等诣辽东郡,举部臣属汉廷,武帝派彭吴前往其地置郡。辖地即※族分布区,约有今朝鲜南、北江原道,但说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作叆河卫,并将永乐七年(1409)所设爱河卫作爱哈卫。
524—552东魏皇帝。534—550年在位。鲜卑元氏(拓跋氏)。肃宗※元诩后裔,清河文宣王元亶之世子。永熙三年(534),拜通直散骑侍郎,为骠骑大将军。孝武帝元修西投关中后,于十月被大丞相高欢拥立为
清朝官员。满洲正红旗人。姓瓜尔佳氏。字子乘,号吏隐居士。长秀之子。咸丰六年(1856)进士,官工部郎中。著有《随轺笔记》、《玉林诗草》、《可青诗余》及《鉴初集》。
明清时期对居住苗疆近府县地区社会发展较先进的苗民的泛称。熟苗系与生苗相对而言。分布在湘西和黔东南等地,与生苗相比,熟苗输租服役,皆为朝廷编户,并与汉族交往密切,略通汉语。
1604—1636清初将领。又作萨哈廉。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孙,大贝勒※代善第三子。通晓满、汉文字,战功卓著,政多建树。初授台吉。后金天命十年(1625),统兵援救蒙古科尔沁部,拒察哈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