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内蒙古高原

内蒙古高原

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东起大兴安岭和苏克斜鲁山,西至马鬃山,南沿长城,北接蒙古国。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绵伸3千多余公里。有山脉、丘陵、盆地、平原、沙漠,占内蒙古疆域的2/3。西部为巴彦淖尔高原,沙丘连绵起伏,宛如“瀚海”分布着乌兰布和、巴音戈壁、巴丹吉林、腾格里等四大沙漠。南部为狭长的河套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和北部为呼伦贝尔高原、乌珠穆沁盆地、锡林郭勒丘陵、乌兰察布高原。

猜你喜欢

  • 旺扒

    傈僳语音译,或称“旺扒时”,意为“鱼氏族”。旧时云南怒江地区傈僳族氏族图腾名称之一。即以鱼为氏族图腾。传说因该氏族成员善于捕鱼,故名。鱼氏族成员把“鱼”作为自己的姓氏和本氏族的象征。至现代,随着汉文化

  • 守官僚

    古族名。僚人的一支。唐代对黔中道黔州东南地区僚人的总称。分布在※东谢蛮以南,即今贵州从江、荔波一带。俗与东谢蛮同。今侗、水、布依等族与之有密切关系。详见“僚人”(2454页)。

  • 山丁

    指解放前靠佃租※“山主”土地耕种的瑶族。除了最简单的生产工具之外,一般不占有土地。无论砍山耕种或是建屋所需地基,甚至在河内捕鱼,上山采集狩猎,都得向“山主”纳租。解放前虽有贫富差别,阶级分化很不明显,

  • 彭春

    见“朋春”(1482页)。

  • 丸都刻石纪功碑

    碑名。亦称“毌丘俭丸都纪功刻石”或“毌丘俭丸都纪功碑”。立于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光绪三十年(1904)因修路发现于今吉林省集安县治西20余里之板石岭西岔(亦称小板岔)。碑已破残,仅存5

  • 川边

    旧特别区名。界於四川、西藏之间,东起打箭炉(今康定),西至丹达山,南接云南,北连青海。自英国侵略西藏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创设督办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充任,统辖四川打箭炉厅及其所属各土司和昌都

  • 阿史那拔布

    吐蕃贵族扶立之西突厥可汗。约延载元年(694)后,取代※阿史那仆罗为可汗,因“无惠下之才,恩义素绝”(《新唐书·郭元振传》)亦未获十姓部众拥戴而失位。

  • 维吾尔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维吾尔意为“团结”、“联合”,是本族自称。主要分布于新疆,以南疆为最多,少数散居于湖南桃源、常德等地。全国总人口7214431人(1990)。先民为公元前3世纪丁零、北魏时的高车、敕

  • 锡尼喇嘛

    1866—1929蒙古独贵龙运动的领导者。原名乌力吉吉尔格勒。内蒙古伊克昭盟乌审旗人。蒙古族。奥其尔子。牧奴出身。幼年在王府放羊服差役,后任什户长。好学,常向笔帖式学蒙文。光绪十五年(1889),在王

  • 博坦德

    印度古代梵文音译,又译博坦。“po-tent”,又写作“pothant”或“Bhotanta”。“pot”为“Bhot”之葡文音译,即吐蕃的“蕃”,意即“西藏”。“potanta”指后来的不丹。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