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八旗兵

八旗兵

清代兵制之一。为清政府统治中国的基本武装力量。由满、蒙、汉以及其他各族的※“旗人”组成,故名。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清太祖努尔哈赤以18年来所累编的※牛录,初建为黄、白、红、蓝四旗,四十三年(1615),增建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共为八旗(后以称为满洲八旗)。后金天聪九年(1635),清太宗皇太极建立八旗蒙古。清崇德七年(1642),皇太极又建立八旗汉军,八旗满洲、蒙古、汉军迄而形成。在旗之人,通称旗人,由旗人所组成的军队即称“八旗兵”。清入关后,以镇守京师,陆续派出驻防,与其眷属一体分称为“在京八旗”和“驻防八旗”。※京旗兵制,循旧创新、继往开来,陆续分组为亲军营、前锋营、护军营、骁骑营、健锐营、火器营、步军营、藤牌营等。属※内务府三旗者,俗称“包衣兵”,其营即分称为包衣护军营、包衣骁骑营等。驻防兵制,骁骑兵为主体,分隶各地将军、都统、城守尉等官。清入关前,八旗兵善于“以少击众”,其锐难敌。乾隆间(1736—1795),相继析入绿营为官充兵。道光六年(1826),宣宗曼宁公开允准满、蒙、汉八旗兵入绿营充当马兵或战、守兵。由于骄傲腐化,渐失战斗力,以至后被绿营兵取代。入关前后共有20万人;清末有22万多。

猜你喜欢

  • 西伯

    参见“锡伯族”(2364页)。

  • 耶律匀德实

    见“匀德实”(356页)。

  • 铺马圣旨

    元朝颁发的乘驿玺书。又称“御宝圣旨”。《元史·兵志四·站赤》:“驿传玺书,谓之铺马圣旨。”一般公事差遣皆凭之乘驿。以蒙古文字书写,上分别注明起马数目,从1匹至10几匹不等。通常由中书省奏准,颁发给诸王

  • 兴和路

    元代路名、驿站名。即原抚州。中统三年(1262)十一月,升为隆兴府。十二月,在此建行宫,后升为路。皇庆元年(1312)十月,改为兴和路,治所在高原县(今河北张北县)。辖宝昌州和高原、怀安、天成、威宁四

  • 艾克木汗

    阿古柏反动政权军官。一译阿奇木汗、阿奇木汗条勒。维吾尔族。卡提条勒(迈买的明)和卓之子。自幼与父避居浩罕。后随阿古柏至南疆。曾先后被委为阿克苏、吐鲁番阿奇木。光绪三年(1877),以清军进剿,走托克逊

  • 纳木札勒多尔济

    ?—1700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色棱阿海孙。驻牧萨尔塔郭勒,向清朝入贡最恭顺。康熙二十一年(1682),清遣侍卫拜音察克等赴该部赐赉冠服、佩带、弓刀

  • 杨馥之

    南北朝时期仇池氐帅。沮水氐人。南齐建武二年(495),助齐进攻附北魏的武兴国君主杨集始,受齐封督北秦、雍二州诸军事、辅国将军、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仇池公。一度占领武兴(今陕西略阳)和仇池。

  • 西羌山

    古地名。参见“西倾山”(698页)。

  • 慕容曦光

    即“慕容曦皓”,一说非同一人,乃慕容曦皓之昆仲。

  • 丹噶尔

    地名。一称东科尔。位于今青海湟源县。雍正五至六年(1727—1728)置。为青海蒙古、西宁四十族与内地商民市易场所。初设参将1员、千把总3员,隶西宁县管辖。乾隆五十七年(1792),被定为丹噶尔厅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