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
州名。唐武德五年(622),析珠崖郡地置。治所在义伦,辖义伦、昌化、感恩、富罗县地。天宝元年(742),改为昌化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儋州。宋熙宁六年(1073),改为昌化军。南宋绍兴六年(1136)废,十四年(1144),复置昌化军,领宜伦、感恩、昌化3县。端平三年(1236),改称南宁军。元代仍为南宁军,辖境依旧。明洪武初复为儋州,仍领3县。洪武十九年(1386),以感恩改属崖州。正统五年(1440)省并宜伦县。清代因之。
州名。唐武德五年(622),析珠崖郡地置。治所在义伦,辖义伦、昌化、感恩、富罗县地。天宝元年(742),改为昌化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儋州。宋熙宁六年(1073),改为昌化军。南宋绍兴六年(1136)废,十四年(1144),复置昌化军,领宜伦、感恩、昌化3县。端平三年(1236),改称南宁军。元代仍为南宁军,辖境依旧。明洪武初复为儋州,仍领3县。洪武十九年(1386),以感恩改属崖州。正统五年(1440)省并宜伦县。清代因之。
清代台湾开发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清代在台湾“理番”方针的一大改变。清政府统一台湾后,对内山高山族地区长期采取隔离封锁政策。同治十三年(1874),钦差大臣沈葆桢鉴于日本侵略者对台湾的觊觎和不断入侵,向
藏语音译,意为“祖业”。旧时指中央王朝或西藏地方政府封给贵族的一份薪俸地,属贵族私有,世代相传,视为“祖业”,故称。贵族借此剥削和奴役藏族劳动人民。再有,差巴对于耕种的份地,在保证支差的前提下,有世袭
1887—1939蒙文铅字印刷倡导者、出版家、文化普及工作者。清末内蒙古卓索图盟喀喇沁右旗(今昭乌达盟喀喇沁旗)人。蒙古族。汉名汪睿昌,字印侯,日本名古松。出身平民家庭。被喀喇沁右旗亲王贡桑诺尔布收为
?—1619明代海西女真叶赫部首领。又作金台石、金台失。女真族。纳喇氏。叶赫部长※杨吉努子。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随兄那林布禄等参加九部联军攻建州努尔哈赤,兵败。二十五年(1597),以女许努尔
傈僳族民间乐器名。用竹片精心刻制的一种口弦。流行于云南怒江等傈僳族地区。有一片弦和三片弦两种。一片弦是拉拨簧片而发音,三片弦是用手指直接拨动弦片振簧而发音。一般作舞蹈伴奏,也有自娱时演奏的。多为青年妇
历代官府发给僧尼的凭证。得此即可证明僧尼身分,豁免地税、徭役。唐宋时由掌管僧尼簿籍的祠部发放,有时出售度牒,以充军政费用。宋南渡后,军费大增,度牒收入为政府财政收入重要来源之一。清政府亦行此制,目的在
鄂伦春族旧时住房的一种。鄂伦春语音译。流行于今小兴安岭地区。毕拉尔路鄂伦春人过去冬季多居此种住房。形状和内部设置与※仙人柱相同。构造:将长约1丈5尺的圆木劈成两半,斜立成圆锥形骨架,上盖以蒿草,再培上
藏语音译。①地区名。指今青海巴彦喀拉山以东,除玉树州以外的全部地区,包括甘肃省的甘南州及河西藏族地区,和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等广大操藏语安多方言的地区,统称“安多”。分布在这一地区的藏族,自称“安多哇
1844—1900清末武术家。字子斌。河北省沧县(今属沧州市)人。回族。美称“大刀王五”。原本汉族,因拜回回武术名流“双刀李凤岗”为师学艺,遂改宗伊斯兰教,入回回籍。学成入京师(今北京)依师兄弟排行为
明代藏族土司名。地在今四川甘孜、阿坝两藏族自治州交界地域。建置确凿年代欠详。史载正统九年(1444)正月,明廷应四川伽木隆宣慰司之请,命喇嘛班丹伦竹为其地灌顶国师。八月,宣慰使克罗俄监灿奏伽木隆西北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