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傣文

傣文

我国傣族使用的文字。傣族在不同地区使用着四种形体不一的文字:傣仂文(西双版纳傣文)、傣哪文(德宏傣文)、傣绷文和金平傣文(傣端文)。这四种文字都来源于古印度文字母,与泰文、缅文,老挝文和柬埔寨文同属一个体系。傣仂文使用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及孟连等县的部分傣族地区;信仰小乘佛教的布朗族也使用这种文字。傣哪文使用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保山、腾冲,昌宁、景谷、景东、沧源,双江、耿马、镇康和孟连等县的部分傣族地区。傣绷文使用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瑞丽县和思茅地区、临沧地区的少数傣族农村。金平傣文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县的傣族使用。总的说,懂得傣仂文的人数较多;使用傣那文的地区较广;使用傣绷文和金平傣文的地区很小,而且懂这种文字的人数也少。四种傣文字母形体演变至今,基本上形成了圆形体和长方形体两种。傣仂文和傣绷文为园形体;傣那文是长方形体;金平傣文是圆方兼用,还有带棱角的。就字母数目、排列方式和代表的语音系统来说,傣仂文和金平傣文相近,都把辅音字母分为高低两组,辅音字母本身区别声调;傣那文和傣绷文接近,辅音字母本身无声调区别。傣仂文最初只有41个字母,与巴列文字母的读音和排列次序一致。后来根据傣语特点增加到56个。有8个元音字母,8个元音字母中,有一个单用时除代表元音[a]以外,还兼表辅音[?]。另外有一个字母,相当于元音[a]和辅音韵尾[—]相结合的韵母。这样,辅音字母实际只有47个。47个辅音字母因声调高低分为高低两组,每组拼读3个声调,只用两个声调符号,字母本身代表一个声调;韵母用文字符号表示,不列入字母表内。拼写时,元音字母和韵母符号写在辅音字母的上下左右,声调符号写在音节上方。傣那文有19个辅音字母;常用的韵母符号有45个;韵母符号不列入字母表内。没有表示声调的字母或符号。辅音字母不分高低音组。拼写时,韵母符号都写在辅音字母的右边。傣绷文有19个辅音字母和45个常用韵母符号以及两个声调符号。韵母符号和声调符号都不列入字母表内。声、韵母拼写形式和傣那文相似;两个声调符号,其中一个要写在音节的右上方,另一个要写在音节的右下方。金平傣文有44个辅音字母,92个元音和韵母符号,其中只有一个元音字母列入字母表内,其余都不列入;有两个声调符号;辅音字母分高低两组。音节的拼写形式与傣仂文相同。4种傣文都只有一种手写体,无大写、小写之分,行序都是从左至右横书,字序是由上至下。4种文字在书写中,都有一些合体字和形体固定的缩写字。用傣文著录的文献资料非常丰富,从目前所掌握的史料看,四种傣文保存的文献资料最多的是傣仂文,其次是傣那文,傣绷文的史料数量很少,目前国内还未见到金平傣文文献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傣仂文和傣那文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两种新傣文,在保持原有文字字母形式和表音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它们分别代表的语言实际,增删了一些字母和符号,改换了傣仂文原来的两个声调符号,傣那文增加了5个表示声调的字母,并对字母读音和音节的拼写规则作了规范,取消了两种傣文中的合体字。改进后的傣仂文,有42个辅音字母,这些辅音字母分高低两组,代表21个辅音音位,每组字母拼读3个声调,只用两个声调符号,字母本身代表一个声调。有22个文字符号,其中代表单元音和复合元音韵母的20个,表示声调的两个;有71个由文字符号和字母组合的带辅音韵尾的韵母。改进后的傣那文,有30个字母,其中辅音字母19个,元音字母11个;有73个由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或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组合的韵母;有5个声调字母。改进后的两种新傣文的行序都是从左至右横着平书,没有上、下附加符号,字序是从上至下,声调符号或声调字母一律写在音节末尾。字形和读音一致,便于学习、掌握和印刷。两种新傣文出版物有报纸、教材、书刊和新老傣文对照课本等。

猜你喜欢

  • 窝阔台汗国

    蒙古四大汗国之一。为※窝阔台后王※海都(窝阔台第五子合失之子)所建。原为成吉思汗第三子窝阔台封地。元太祖二十年(1225),成吉思汗划分诸子封地,窝阔台领有今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122

  • 东方五史

    见“东方全史”(513页)。

  • 图勒图

    见“敖洛克腾”(1795页)。

  • 妣妓

    即“妣吉”(1260页)。

  • 收回巴尔鲁克山文约

    又称中俄《巴尔鲁克山一带地方界约》。1893年10月12日(清光绪十九年九月初三),清朝政府与俄国在塔尔巴哈台签订。该约规定,1883年※《中俄塔尔巴哈台西南界约》规定,俄国租借巴尔鲁克山地区10年已

  • 新兵营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西路军左支队入疆部队。1937年45月间,四方面军西路军左支队四五百名指战员挺进甘新交界处的星星峡,被当时伪装进步的新疆军阀盛世才安顿于迪化(今乌鲁木奇)市郊,整编为一个总队,对

  • 胡里改路

    金代行政区划建置。隶上京路。辖境北至今鄂霍茨克海,南至今牡丹江市。治所在辽五国部五国头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喇嘛庙)。金初置万户。海陵王时(1149—1160年在位),例罢万户,改置节度使。承安三年(1

  • 邓太尉祠碑

    古碑铭。前秦建元三年(367),冯翊护军郑能进(一作邈)为邓太尉公(艾)祠修整时立。存陕西蒲城县东河川。《金石续编》、《八琼室金石补正》、《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皆有著录。1963年马长寿据拓片考证集资

  • 枢密

    西夏官署名。西夏语音“令泥落”,掌管全国军事机务、兵备、边防等,属上等司。用50两银司印。长官为都枢密使、枢密使或知枢密院事。用20两银镶铜印或15两铜印。天盛年间(1149—1169)枢密位有六大:

  • 涂克冬

    氏族名。意为“在秃山底下住的人”。鄂温克三大哈拉(氏族)之一。详“杜拉尔”(9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