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伊犁辛亥革命

伊犁辛亥革命

宣统三年十一月(辛亥年,1912年1月)爆发于新疆伊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称伊犁辛亥起义。自1905年同盟会建立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席卷全国,并迅速发展到新疆。许多革命党人进入伊犁、迪化(今乌鲁木齐),从事革命活动。1908年7月,革命党人冯特民、李辅黄等随调防新疆的杨赞绪赴伊犁,在杨氏的支持下以公开身份为掩护宣传革命,组织伊犁同盟会,广泛联络哥老会、新军官兵和各族各界开明士绅,创办《伊犁白话报》,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受到各族群众的热烈拥护。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和各地相继独立的消息传来后,他们积极准备武装起义,并成立以杨赞绪为首的指挥部。以新任伊犁将军志锐残暴贪婪,民愤极大,遂于1月7日晚发动起义,攻占伊宁城。8日,成立以杨赞绪为会长的“五族共进会”和以卸任伊犁将军广福为首的“中华民国新伊大都督府”,宣布废除苛捐杂税,提倡民族平等,改革封建政治,宣扬民主,发展农牧业生产,并创办《新报》。由于未能触动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逐渐失去群众支持。新政府为保卫胜利果实,于1912年1月21日派兵东征,反击军阀袁大化的围攻,一度挺进至乌苏县城郊。3月,以清帝逊位建立共和,遂与袁大化停战议和。不久袁辞职,杨增新继任新疆都督,双方继续谈判。由于一味妥协退让,7月8日终于签订了不利于伊方的和平条款,承认杨为都督,主持全疆军政,取消新伊大都督府,革命因此失败。

猜你喜欢

  • 阿宝

    ?—1739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台吉。博尔济吉特氏。清多罗贝勒※和啰理第三子。康熙四十三年(1704),娶和硕格格,封和硕额驸,赐第京师。四十八年(1709),袭父爵。五十四年(1715),以准噶尔部策

  • 敖力斯台崖书

    女真文字崖壁墨书题记。书于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乌兰茂都乡敖力斯台村毕其格哈达地方。此为一断崖,在归流河南岸100米,崖前为东西向山谷,题字位于山口处,很显眼。字迹约17行,书写紧密潦草,不易断识。字旁

  • 玉衡

    十六国时期成汉(大成国)太宗武帝李雄年号。自公元311—334年,凡24年。

  • 拉祜普

    部分拉祜族自称。“普”为“银”或“白”之意,故汉称“白拉祜”。分布在云南的景东、镇沅、景谷、普洱、思茅、元江、墨江等广大区域。参见“拉祜族”(1370页)。

  • 乙瓌

    北魏将领。亦作乙弗莫瓌。代郡人。鲜卑乙弗氏(后改乙氏)。其先人世统部落,为吐谷浑支族乙弗部渠帅。太武帝(423—452年在位)时,奉父乙匹知命入贡。被帝留于平城。善骑射,能手格猛兽。尚太武帝女上谷公主

  • 西受降城

    参见“三受降城”(52页)。

  • 松喇布

    ?—1709清代蒙古王公。鄂尔多斯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多罗郡王索诺木长子。初袭二等台吉。康熙十四年(1675),随军收复花马池。次年,以功晋一等台吉。二十一年(1682),袭札萨

  • 典客

    官名。战国时称主客,秦及汉初称典客,为九卿之一。主司外宾及少数民族事务。汉景帝时改称大行令。武帝以后称大鸿胪。其属官有行人、译官等。隋唐时设有典客署,属鸿胪寺。

  • 月也

    侗族村际间传统联谊活动。汉译“吃乡食”或“吃相思”,又称“作众人客”。流行于贵州榕江、黎平、从江,湖南通道,广西三江、龙胜等地侗区。多于春节和秋后举行。甲寨相邀,乙寨则全村出动,前往作客。宾主欢聚一堂

  • 丁珞

    藏语音译,意为“远处的珞巴”,※卡珞的对称。旧时藏族对距离藏区较远,交往较少的珞巴族地区及其人民的俗称。指珞瑜腹心地区及靠近南部边境地区的各部落,如墨脱县南边的※巴达姆、※希蒙,米林县南面的※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