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仡央语支

仡央语支

或称仡央语群,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语支之一。分布在我国贵州省中部、西部,云南省东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和与之毗连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北部。主要语言有仡佬语、拉基语、普标语、布央语、耶容语、木佬语等。这个语支与壮侗语族中其他几个语支的关系较远。在这些语言中,仡佬语有带鼻冠音的清塞音、塞擦音声母和pl、mpl、kl、 kl等复辅音声母,其它语言这些声母已经简化;多数语言仍保留小舌音声母q、qh;除布央语外,其他语言都有送气清塞音声母;只有普标语仍保留清鼻音和浊鼻音声母的对立。普标语、布央语和耶容语仍完整地保留塞音韵尾和鼻音韵尾,其他语言的韵母系统明显简化。有4至6个舒声调,普标、布央、耶容等还有2个至4个促声调。这些语言有比较多带前缀的词,前缀一般没有词汇意义。词类一般没有表示性、数、格、体、式、态等范畴的标志和词形变化,语法关系主要靠语序和虚词来表示。它们主要的语序是SVO,以名词为中心的修饰词组,除表示数量的修饰成分放在中心成分前面外,其他修饰成分多在中心成分之后;状语有的在谓语前面,有的在谓语后面,否定副词修饰谓语时,除普标语和羿语已移到谓语的前面外,其他语言都放在谓语及其宾语的后面。除羿语外,仡央诸语言都有一套大致相同而与壮侗诸语言不同的基数词。这几种语言的同源词约在30%至40%之间(以200个最基本的词为基数进行统计,下同),它们和壮泰、侗水两语支的同源词一般在25%上下,而壮泰、侗水语言内部的同源词一般在45%至65%之间,有的甚至高达80%以上。同源词的语音面貌比较一致,声、韵、调的对应关系也较整齐,而仡央语群和壮、侗等语言之间同源词的语音面貌差别相当大,对应关系不很明显,甚至连统一的调类也建立不起来。因此,根据亲缘关系的远近,仡央语群可作为壮侗语族中独立性较大的一个语支。在仡央语支下面,可以再分仡拉(包括仡佬语、拉基语、羿语和木佬语)和央标(包括布央语、普标语和耶容语)两小支。

猜你喜欢

  • 马盂山

    辽代山名。属上京道。即今内蒙古喀喇沁旗南马鞍山(一说为宁城县与平泉县交界处的山脉,或泛指宁城县以西一段南北走向的山脉。)为契丹民族发祥地。“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今西辽河上游老哈河)而东,

  • 宁远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五等级封号之一,授龟纽镀金银印。至元二十六年(1289),世祖第八子阔阔出始封。延祐七年(1320),子薛彻秃袭封。

  • 邪米思干

    见“撒麻耳干”(2495页)。

  • 赵暹

    明广西崇善县土司。宣德元年(1426),为扩充辖地,率众攻占左州县城,执土官,夺其印,占据40余村峒,大肆掳掠。竖旗帜,僭称王,封官建制,并大量制造火器,袭击邻近州县。朝廷令总兵顾兴祖会广西三司剿捕。

  • 拉布塔哈

    生鱼片。赫哲语音译。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旧时赫哲人吃生鱼肉的一种方法。早期,他们将捕得的鲟、鲤、蝗、白、胖头、草根等鱼洗净,切成大片蘸盐当饭吃,称之为“塔布卡”(刹生鱼),是赫哲人的上

  • 宫分户

    即“宫户”(1749页)。

  • 洁实弥尔

    1253—1315元朝大臣。畏兀儿人。野薛涅之子。年18,与兄兀玉笃实赴京,受世祖命,侍太子真金于东宫。后任同知延庆司事,掌东宫佛事。厚金不贪,善守机要,屡受重任。真金卒,留事太子妃阔阔真。成宗即位,

  • 黄闵

    南齐地志学家。武陵人。撰有《武陵记》、《沅陵记》、《沅川记》等地志,又有《神壤记》,均享有盛名,大多已佚。有些内容已由王谟辑于《汉唐地理书钞》或由陈运溶辑于《荆湘地记》中。在《史记正义》、《后汉书注》

  • 格根额尔德尼

    1865—?蒙古佛教(喇嘛教)僧人。喀尔喀蒙古车臣汗部的活佛,简称“格根”。六世罗布桑巴尔丹吉格梅特于咸丰十年(1860)圆寂后,经数年寻访,于同治四年(1865)他被确认为转世灵童,为伊拉古克散呼图

  • 无逢州

    唐代招抚契丹所置州名。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首领窟哥举部附唐,唐置松漠都督府,以大贺氏八部之一独活部为无逢州,以原部辱纥主(部落首领)为刺史以统之,隶松漠府。武则天万岁通天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