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舍国
辽代渤海人所建抗辽政权名。亦称乌舍城。辽天赞五年(926)元月,渤海国为契丹所灭,国亡。辽统治下之渤海遗民多次举兵反辽,建立地方政权,乌舍国为其一。《辽史》中不见其名,故有人说其是宋朝人对辽代※兀惹(部族名)的异译。其地大体在今绥芬河中上游至乌苏里江流域。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宋太宗曾下诏约其同攻契丹,称其王为“乌舍城浮瑜府渤海琰府王”。
辽代渤海人所建抗辽政权名。亦称乌舍城。辽天赞五年(926)元月,渤海国为契丹所灭,国亡。辽统治下之渤海遗民多次举兵反辽,建立地方政权,乌舍国为其一。《辽史》中不见其名,故有人说其是宋朝人对辽代※兀惹(部族名)的异译。其地大体在今绥芬河中上游至乌苏里江流域。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宋太宗曾下诏约其同攻契丹,称其王为“乌舍城浮瑜府渤海琰府王”。
蒙古诸部统一前乃蛮部首领。又译亦难赤,全称亦难赤·必勒格·不古汗。亦难察为名,“必勒格”意为“智者”,“不古汗”意“伟大的君主”。台不花之父。雄勇善战,并周邻诸部,势盛,辖金山(今阿尔泰山)南北广大地
?—1852清朝将领。满洲正红旗人。索佳氏。字远芳。道光六年(1826)随军平息张格尔煽起的南疆西四城叛乱。因功升兰翎长。八年,由护军校升护军参领、营总翼长。二十一年(1841),为防英军入侵,随御前
1717—1786清代内蒙古最大活佛章嘉呼图克图二世(一作三世)。亦译瑞贝多吉、罗赖毕多尔吉、绕为多尔吉等,又名也摄丹丕钟麦。加佛教传说的十三位先世,亦称第十五世。生于甘肃凉州(又有生于西宁北乡或多伦
见“迦坚茶寒殿”(1551页)。
清代云南车里宣慰使司辖下傣族土职。原为奢陇法之食邑。清雍正(1723—1735)间,召普塔翁,以功授土便委职。传召麻哈翁,于光绪(1875—1908)中被民众攻杀绝嗣,由头目叭弄高代办司事。1921年
参见“八关”(22页)。
金桓州遗址。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黄旗大营子北4公里,上都河北岸。金代建立。因在乌桓游牧故地,故命名桓州。城为方形,东西长1052.5米,南北宽1136.8米。城墙周围有向外凸出的马面。是金代设治的
鄂尔浑回鹘汗国都城。又称卜古可汗城、牟羽可汗城、苾伽可罕城,合剌八剌合孙古城。故址位于今蒙古国哈尔和林西北,八世纪中叶卜古可汗时建。据考古发掘报道,城堡呈方形,长、宽均各为600米。四周是高达10米的
?—1425明朝将领。原名绰罗,一译丑驴。蒙古族。故元兵部尚书(一作工部尚书)。洪武二十一年(1388),归附明朝,太祖赐以姓名。因通译书,授燕王府纪善。建文元年(1399),从燕王朱棣起兵“靖难”,
书名。清刘锦堂撰。16卷。是书系作者于光绪(1875—1908)年间,奉命驻镇新疆的奏折汇编。奏稿起自光绪四年(1878)三月二十四日,止于十五年(1889)二月十五日。内容主要有:一为新疆改为行省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