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乌孜别克语

乌孜别克语

我国乌孜别克族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使用人口约1.5万人(1990)。在前苏联境内有1641.4万(1989)人使用这种语言,汉文习惯上把这种语言的名称写作乌兹别克语。主要分布在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少数分布在中亚其他共和国。在阿富汗境内也有一些乌兹别克人。乌孜别克语的主要特点是:在语音方面,有8个元音;元音和谐律不十分严整;部分词有o与φ、u与y混用的情况;有24个辅音音位;借词中的f在口语中有与p混用的情况;词重音一般不区别词义,通常落在词的最后一个音节上。在语法方面,语法意义的变化多是通过改变粘附在词尾的构形附加成分来完成的;很多构形附加成分只有一种形式;名词有数、格、领属性人称和谓语性人称的范畴;第二人称领属附加成分没有普称和尊称的区别;同语族一些语言表示第二人称单数尊称的领属附加成分在这种语言里用于第二人称复数;形容词分性质形容词和关系形容词;形容词有级的变化,分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量词不发达,数词通常可以直接用于名词之前;有一定数量的后置词;动词有时、式、人称、态等范畴和形动词、副动词、动名词等形式;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语——宾语——谓语;定语和状语在前,中心语在后。在词汇方面,根词大部分是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构词的主要方法是派生法,其次是合成法;有数量较多的阿拉伯语、波斯语、俄语和汉语借词。中国的乌孜别克族多分散杂居在维吾尔族中间,所以其语言受维吾尔语的影响较大。中国乌孜别克语无方言差别。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的乌兹别克语可以分为三大方言群:克普恰克方言群(或叫西北方言群)、乌古斯方言群(或叫西南方言群)、噶逻禄或察合台(东南部)方言群。原苏联乌兹别克族过去使用过阿拉伯字母,1929年转用拉丁字母,1940年改用以基里尔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猜你喜欢

  • 宏化寺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鸿化寺、弘化寺,藏语称“作摩卡”,意“犏牛城寺”。在青海民和县转导村。初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宗喀巴弟子释迦也失赴京,封“大慈法王”,途经此地,授记建寺,由其徒释迦崔

  • 闯塌天起义

    清初东乡族起义。顺治四年(1647)九月,米剌印、丁国栋于甘州(今甘肃张掖)率众起义,一举攻下凉州(今甘肃武威)、兰州等地,进兵临洮、河州。河州(今甘肃临夏)地区以闯塌天为首的东乡族群众,积极响应米剌

  • 布都

    汉族对自称“毫尼”的哈尼族的称谓。交错聚居和散居于云南景东、墨江、元江、镇沅、普洱、江城、新平等县。参见“哈尼族”(1633页)。

  • 管箭章京

    见“苏木章京”(1007页)。

  • 差徭

    藏语音译,意为“帮差”。旧时西藏封建农奴制庄园里专作※乌拉的奴仆。来源於※差巴(指在谿卡[庄园]自营地作常年乌拉的人,支差的人)的家人或※谿堆(农奴主庄园的代理人)从其他的差巴及※堆穷(小户)中抽出来

  • 祭杆子

    见“祭索罗杆”(2089页)。

  • 漠南矿业有限公司

    解放前内蒙古绥西地区开采煤矿的企业。1913年由晋西镇守使孔庚联络各界实力人物发起创办。计划开采西起狼山,东至石拐沟的煤田。设董事会。办事机构设在包头福徽寺前院,后迁东门大街18号。首先与蒙古王公和五

  • 冉魏

    十六国时期汉人冉氏所建政权。冉氏为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县西北)人。※冉瞻、※冉闵父子为后赵石虎收为养子、养孙,遂从石姓。屡从征伐,多有战功,位高爵显。太宁元年(349)石虎死后,闵持权擅专朝政,屡谋逆

  • 卢布鲁克行纪

    书名。一译《东方诸国旅行纪》。13世纪时天主教方济各会教士卢布鲁克(Guil-laume de Rubruquis,约1215—1270,法国人)著。1253年,作者携法兰西国王路易九世信件,赴蒙古传

  • 旧时云南佤族计算长度的单位。参见“托普”(7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