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林部落
古部落名。乌蛮的一支。与※勿邓、※丰琶又合称※“东蛮”。唐时主要分布在今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境。所属有十低三姓、阿屯三姓、亏望三姓。首领称“都大鬼主”。贞元(785—804)中,都大鬼主※苴那时在唐军支持下抗击吐蕃进攻,以功封顺政郡王。宋开宝二年(969),遣人朝贡。太平兴国二年(977),特授※勿尼为归德大将军,勿儿为怀化大将军。天禧二年(1018),山后两林百蛮都鬼主※李阿善遣将军卑热等150人贡马、象、犀、娑罗毡。
古部落名。乌蛮的一支。与※勿邓、※丰琶又合称※“东蛮”。唐时主要分布在今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境。所属有十低三姓、阿屯三姓、亏望三姓。首领称“都大鬼主”。贞元(785—804)中,都大鬼主※苴那时在唐军支持下抗击吐蕃进攻,以功封顺政郡王。宋开宝二年(969),遣人朝贡。太平兴国二年(977),特授※勿尼为归德大将军,勿儿为怀化大将军。天禧二年(1018),山后两林百蛮都鬼主※李阿善遣将军卑热等150人贡马、象、犀、娑罗毡。
①清圣祖玄烨年号。1662—1722年,凡61年。 ②习惯以年号代帝号,指清圣祖玄烨(622页)。
即藏历纪年法。详见“藏历”(2567页)。
金代契丹小字、汉字合璧刻石。石刻上圆下方,现仅存右上角,不及全碑四分之一。所刻内容与唐乾陵无字碑上所刻《※郎君行记》相同,额题残存“大金皇弟都统经略”8字,大都磨平,仅“大”、“都”2字隐约可辨。碑文
县名。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置。在今辽宁省西南部大凌河上游,邻接河北省。古为辽西郡地,隋、唐时奚、契丹杂居。元属大宁路。明初为营州卫地,后废入泰宁卫。清乾隆三年(1738)设塔子沟厅,厅南境为喀喇
?—1692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赛者诺颜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索诺木和硕齐子。康熙二十七年(1688),率兵拒准噶尔部噶尔丹掠,继与兄乌巴达率众附清,诏附乌喇特界游牧。二十九年(1
?—1016辽代大臣。小字斡。契丹族。六院部人。史载其才敏给,熟晓国朝典故及世谱。曾上书与族弟敌烈争嫡庶,故为皇帝所知。圣宗时,为北院郎君。后得权臣韩德让力荐,于统和二十九年(1011)三月,任北院大
见“卜剌罕卫”(20页)。
1936年冬月二十三日,木里东尼武装土匪袭击宁蒗,抢掠财物和牲畜,因土司和总管视而不问,拖其、托甸等村群众在普米族伙头的组织下,并发动永宁二十四官属内的普米、纳西等族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攻破土司衙门和
清代地名。一作普禄乡。故址在前苏联境内的黑龙江下游东岸伊尔库特斯科耶稍南,或说在波卡罗夫卡附近。为清代黑龙江下游各少数民族向清朝缴纳土贡、三姓副都统派官员代表中央政府接受贡物并“赏乌绫”的地点之一。
参见“署飒可汗”(23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