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边防辑要
书名。※曹廷杰撰。2卷。清光绪十一年(1885)成书。该书博采群书、档册和访问记,记述东北古代战守险要及边界沿革等,时时上至先秦肃慎,下至清末;范围远及外兴安岭及库页岛;事涉邻近诸国;首次记载了明奴儿干永宁寺碑。有嘉业堂抄校本、《辽海丛书》本及1985年中华书局出版丛佩远、赵鸣歧点校《曹廷杰传》本。对研究古代东北地区史、疆域史和民族史有重要价值。
书名。※曹廷杰撰。2卷。清光绪十一年(1885)成书。该书博采群书、档册和访问记,记述东北古代战守险要及边界沿革等,时时上至先秦肃慎,下至清末;范围远及外兴安岭及库页岛;事涉邻近诸国;首次记载了明奴儿干永宁寺碑。有嘉业堂抄校本、《辽海丛书》本及1985年中华书局出版丛佩远、赵鸣歧点校《曹廷杰传》本。对研究古代东北地区史、疆域史和民族史有重要价值。
见“鬓睹”(2588页)。
见“高车十二姓”(1919页)。
珞巴族崩尼部方言音译,意为“生气时杀牛”。珞巴族习俗,流行于西藏自治区隆子县以南的珞瑜地方。凡发生争执时,双方不直接对抗,而是在自己门前杀牛,肉分给村里人,把牛尾送给对方以示挑战,若对方敢于应战,即杀
畲族古称之一。“輋”读音与“畲”同,为广东地方的汉字俗字,意为“巢居”。始见于南宋文天祥《知潮州寺丞东岩先生洪公行状》一文,指生活在广东潮州山中搭棚构木而居的畲族先民。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载:“粤
春秋末年越国著名冶匠。于越人。善铸剑,与吴人干将同师,闻名于世。曾为越王允常铸造5剑,锋利无比。楚王闻之,以重宝请此2人作剑。与干将“凿茨山泄其溪取铁”铸成宝剑3把,一曰“龙渊”,二曰“泰阿”,三曰“
见“自营地”(820页)。
古城遗址。又称唐王城。位于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城南锡科沁北约2.5公里处。唐代屯戍遗址。呈长方形,城有内外两重。内城周约56米,外城周约716.1米。墙为夯土结构,高约5米。城内有房舍、仓库遗址。出土有
西藏地区噶玛派反对格鲁派和蒙古汗王的事件。固始汗灭藏巴汗占领西藏,拥立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建立噶丹颇章政权后,噶玛派在西藏之势力未完全消失,仍进行反抗。明崇祯十五年(1642),以噶举派之噶尔巴家
明代蒙古右翼永谢布万户喀喇沁部领主。亦作满兀四,又称矮儿克勿。孛儿只斤氏。※巴尔斯博罗特济农孙,※昆都力哈第四子。驻牧于张家口西北边外。隆庆五年(1571),明蒙达成封贡协议,受明封为指挥佥事,在张家
西域古地名。见《新唐书·西域传》。贞观九年(635),唐太宗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伐吐谷浑王慕容伏允,次且末(今新疆且末)之西。伏允走图伦碛,将讬于阗(今新疆和田)。碛,在此指沙漠。且末至于阗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