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丁零

丁零

古族名。亦作丁灵、钉灵、丁令。古音读作“颠连”,自称狄历。其名最早见于《山海经》,后正式见于《史记·匈奴传》。一说丁零之历史应追溯至《山海经》所载我国传说时代和商周的鬼方。春秋战国时,分布在东起今贝加尔湖北,西至阿尔泰山以北地区。从战国末期至西汉后期曾两次被匈奴征服。因不堪匈奴掳掠和压迫亦屡起反抗,自西汉本始二年至东汉元和二年(前72—公元85),曾协同乌孙、乌桓、鲜卑等助汉军击败匈奴,迫使北匈奴西迁。三国时,部分仍在今贝加尔湖以南游牧,称北丁零;部分迁至今阿尔泰山和塔城一带,南接乌孙、车师,西南邻康居,称西丁零,有胜兵6万,随水草游牧。还有一部分在东汉建武时(公元25—56年)就逐渐南迁入塞,游牧于今甘肃河西走廊、宁夏一带。两晋南北朝时,在今山西、河北境内有定州丁零、中山丁零、北地丁零等,渐与他族融合。4世纪末,中山丁零翟氏曾建立翟魏政权。留驻漠北的大部分丁零,《晋书》称敕勒。又因其车轮高大,《魏书》等称之为高车,隋唐时称铁勒。史学界一般认为丁零与敕勒、铁勒一脉相承,为回纥等先民,与今维吾尔族有渊源关系。参见“敕勒”(1983页)。

猜你喜欢

  • 廉川堡

    古城堡名。故城在今青海民和县西北史纳村。背靠阿拉古大山,面临湟水,右控老鸦峡,左挟享堂峡及浩门河。东晋太元二十年(395),鲜卑秃发乌孤击败乙弗、折屈等部,筑湟中廉川堡,以为都城。安帝隆安三年(399

  • 贺真城

    古城名。又作屈真川、吐护真。“贺真”,吐谷浑语,意为“土河”。吐谷浑入居青海后,以其先祖所居之河名命名此城。故址在今青海西南茶卡盐池附近之柴集河(一说在惠渠)。南北朝时吐谷浑可汗夸吕据此。西魏恭帝三年

  • 奴儿干都司

    明官署和政区名。“奴儿干”,一作“弩而哥”、“讷而干”;清人改作“尼噜罕”,满语,意为“图画”。明永乐七年(1409)置。此前,明王朝已在黑龙江流域等地区设置115卫,形势要求建立高于卫所级的统一领导

  • 顾实汗

    见“固始汗”(1431页)。

  • 练地

    解放前云南德宏景颇族地区一种轮作方式。过去景颇族人耕作不重视人工施肥,旱地开荒的第一年,一般不种稻谷,而栽种豆类、棉花等作物,称之为“练地”,第二年种旱谷时才长得好,种二三年地力耗尽,产量递减,即行丢

  • 图鲁部

    契丹部族名。一作图卢部。辽太祖神册六年(921),以于骨里民户所置,为太祖二十部之一。隶北府,置节度使统领,部族军属东北路统军司。

  • 郭罗克族

    见“果洛克族”(1440页)。

  • 华夷译语

    民族语文词书及公文汇编。共4种版本,3种成书于明代,1种成书于清代。①明太祖朱元璋敕撰。蒙古族学者火源吉编纂。洪武十五年(1382)始编,二十二年(1389)刊行。包括两部分,前者为杂字,共收844个

  • 内史府

    元朝官署名。掌晋王府事宜。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封皇孙甘麻刺为晋王,移镇漠北,统领太祖四大斡耳朵及军马,遂改王傅为内史。三十年,立内史府,秩从二品。设内史、中尉、司马、咨议等官。武宗至大元年(

  • 收回巴尔鲁克山文约

    又称中俄《巴尔鲁克山一带地方界约》。1893年10月12日(清光绪十九年九月初三),清朝政府与俄国在塔尔巴哈台签订。该约规定,1883年※《中俄塔尔巴哈台西南界约》规定,俄国租借巴尔鲁克山地区10年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