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司马迁

司马迁

前145或前135—?

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字子长。少年时随父司马谈读书,并从董仲舒受学《春秋》,向孔安国问疑《尚书》。二十岁出游,历经长江、湘江、沅江、淮水、泗水、黄河等流域(今湖北、湖南、江西、浙江、江苏、山东、河南等省),沿途考察名胜古迹,访问历史遗事,调查社会风俗。后为郎中,曾随汉武帝出巡西北诸郡县(今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内蒙古等省区)。元鼎六年(前111),奉命出使西南(今四川、云南)。元封元年(前110),父死,遗嘱继志著史。三年,任太史令,阅读皇室所藏典籍,开始搜集史料。太初元年(前104),倡议并主持改革历法工作,与太中大夫公孙卿、壶遂、典星射姓、治历邓平、方士唐都、落下闳等数十人,共同制订了以正月为岁首的新历,名为“太初历”。此后即着手著史。天汉三年(前98),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得罪入狱,受腐刑。太始元年(前96)出狱,任中书令。受刑之后,忍辱发愤,艰苦撰述。根据《尚书》、《春秋》、《左传》、《国语》、《世本》、《战国策》等史书及诸子百家的著作,官府所藏的典籍档案,以及亲身考察访问得来的资料,终于写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体例为以后著史者所遵循。卒后,《史记》藏于家,至汉宣帝时,始由其外孙杨恽公布于世。王莽时,求封其后裔为“史通子”。除《史记》外,其著作存于今者尚有《报任安书》、《素王妙论》、《悲士不遇赋》。

司马迁

猜你喜欢

  • 医案

    即病案。医生治疗疾病及其全过程的档案。包括病状、辨证、制法处方、用药。流传下来最早的医案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所保存的西汉名医淳于意的医案二十五则。后世有医家记录整理为个人医案集,也有选取古今名家

  • 陆懋修

    1818—1886清元和(今江苏苏州)人,字九芝,又字勉旃。号江左、下工,又号林屋山人。先世皆通医。其初为儒生,然尤精于岐黄之学,治病宗法仲景方,常奏良效。著有《世补斋医书》三十三卷。另外,校订医书四

  • 武巡捕

    见“巡捕”。

  • 东西寺塔

    昆明市境内的著名古迹。位于市区之南,东、西两塔相峙而立,均为南诏晚期所建。东、西寺塔均呈四方形,各十三层,高约20米,砖砌,唐代佛塔风格。东寺塔清代已倒圮,光绪年间重修时移至以东数百步之新址。

  • 前侍伯中大夫

    官名。北周置。领所统禁军,负侍卫之责。武帝宣政元年(578),苏慈自开府仪同大将军迁此,正五命。

  • 泼喜

    西夏军队中的炮手。战时设旋风炮于骆驼鞍上,发射拳头大小的石块。

  • 明代茶马交易中茶叶重量单位。初,茶包轻重不一,不便交易称量。正德十年(1515),巡茶御史王汝舟酌定,以六斤四两为一篦,篦绳等包装重三斤四两,茶重三斤,遂为定制。

  • 内东头供奉官

    官名。北宋初置,为内侍阶官,后属入内内侍省。元丰改制,定为从八品。政和二年(1112)重定内侍官名,改为供奉官。

  • 附生

    明清府、州、县学中生员名目之一。全称“附学生员”。始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于廪生、增广生名额之外,又增加生员附于诸生之末,不限员额,是生员中资历最低者。如遇廪生、增生缺员,要经过岁考,以成绩优者

  • 尝租

    古代秋祭为尝。族内祭祠田为尝田。尝田出佃所征地租为尝租。尝租多做祭祠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