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鸿胪少卿

鸿胪少卿

官名。北齐始置,为鸿胪寺次官,四品上。历朝沿置,亦称鸿胪寺少卿。隋初置一员,四品上,炀帝增为二员,从四品。唐朝从四品上。高宗、武则天时曾随本寺改名同文少卿、司宾少卿,寻各复旧。北宋前期为四品寄禄官,不预寺务,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始成为职事官,参掌寺务,领宾客及凶仪之事,正六品。南宋初随寺废,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复置,旋废。辽朝为南面朝官。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置,员二人,分左、右,从五品。清初置满一员,汉左、右少卿各一员,顺治十五年(1658)改满、汉各一员,从五品。光绪三十二年(1906)随寺废。参见“鸿胪寺”。

猜你喜欢

  • 州干

    州门下吏名。干在汉代为郡府主文书之吏,晋代州亦置干,见《金石录》二十《学生题名碑》。《金石萃编》一记南朝《宋宁州太守爨龙颜碑阴》有干二人,位次书佐之下。参见“郡干”。

  • 内官狱

    诏狱名。西汉宗正所属有内官署,武帝时附设监狱,以内官长及丞主管之。《汉书·东方朔传》记“昭平君日骄,醉杀主傅,狱系内官。”沈家本《狱考》按:“昭平君乃隆虑公主子,故系内官。”东汉废。

  • 北院都部署

    官名,辽朝置,为北院都部署司长官,掌北院部族军民之事。其官有北院副部署。见《辽史·百官志一》,参看“北院”条。官名。辽置,为北院都部署司的主官。见“北院都部署司”。

  • 顺义侯

    爵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五品下,二十三年改从五品。

  • 政事令

    官名。辽朝置。南面官,太祖时,命韩延徽为守政事令、崇文馆大学士,中外事悉令参决。此为设政事令之始。世宗建政事省,名义上以政事令为长官,但实际上此职多为大臣加官,政事省改称中书省后,政事令亦改称中书令。

  • 高车虎贲将军

    官名。北魏置。侍卫武官首领,统领高车虎贲。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为从四品下,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武官名。北魏时高车人勇猛善战, 常选拔他们充当宿卫武士,称为高车虎贲,以高车虎贲将军统率之。地位

  • 乡遂组织

    西周春秋时期国野制下社会的主要结构。西周时在商代“族尹”和“里君”两种不同的行政管理形式的基础上,在王畿和诸侯的封国中划分国野两大区域,国指王城和诸侯的国都,但国也可包括四郊;郊外为野。上层贵族居于城

  • 假爵

    北魏的一种封爵制度。即王、公、侯、子等爵位,皆可假授,称假王、假公、假侯、假子等。其地位低于同级真爵。《魏书·官氏志》:孝文帝延兴二年(472) 诏:“旧制诸镇将、刺史假五等爵,及有所贡献而得假爵者,

  • 州市帅

    州市令的属员。唐制上、中、下州均置市帅,位在市佐、市史之下,无品,属于外职掌,佐市令分行检察。

  • 泽人

    官名。春秋战国置。掌理川泽。《礼记·月令》:“命泽人纳材苇。”官名。掌管川泽水草地区。《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命泽人纳材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