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下通事令史
官名。北魏置。掌纳奏文案。见《魏书·范绍传》。
官名。北魏置。掌纳奏文案。见《魏书·范绍传》。
官名。汉武帝时始置,隶大司农,佐平准令平抑物价。东汉置一人,秩三百石。和帝时改中准丞,以宦者为之。晋复旧称,隶少府。南朝宋避顺帝刘准名讳,改染署丞。南齐复旧名。北齐置为司农寺平准署次官。隋沿置,正九品
禁卫军指挥机构。①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置,炀帝大业三年(607)改为右骁骑。②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右领左右府置。设备身郎将一员为长官,直斋二员以为副,与左备身府同掌侍卫皇帝左右的亲信禁兵,
官名。见“内翻书房”。
光禄寺内部机构名。清置,由堂官酌派各署司员管理,无定员。掌催办文书,每半月将已办与未完结情况呈报堂官备查。
官名。商朝六府之一。掌稼种下地及除草。《礼记·曲礼下》“司草”孔颖达疏: “司草,四也。于周为稻人也。掌稼种下地及除草莱”。参见“六府”。官名。商朝设此官,为天子六府之一,即周朝的稻人。《周礼·地官·
县分职诸曹之一。隋代县有士曹,置士曹倥,至唐改称“司士佐”,参见该条。
宋代铨选制度中的一项规定。官员达到一定官阶、任数、考数、即升改为相应的官职,称为“合入”。
官名。宋有此加官,散官无职享;而地位高于正职。见《宋史·职官九·检校官》。
科举常科科目之一。汉代以明法为察举的科目之一,唐以明法为科举的常科,属于法律科目。试律七条,令三条,全通为甲第,通八为乙第。五代时明法科或停或复, 宋于雍熙二年(公元985年)置明法科,兼习三小经。景
即“司武上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