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都省

都省

官署名。即尚书都省。魏晋南北朝尚书省长官办公场所,亦称“尚书上省”、“尚书都坐”。以录尚书事、尚书令、仆射为长官,属官有左、右丞,都令史,下统六部。隋唐五代及北宋前期为尚书省总官署。唐制,下设左司辖吏、户、礼三部,右司辖兵、刑、工三部,分由尚书左、右丞统之,左、右司郎中、员外郎副之。掌纠举省内六部诸司及百僚之程式。《唐会要》卷五七《尚书省》:凡“诸司文案,准式并合都省发付;诸司判讫,都省勾检稽失。”中唐以后,常以宰相判六部事,都省诸司几成闲曹。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前,以诸同三品以上官或翰林学士一员权判尚书都省,总领省事及集议、定谥、词祭受誓戒、在京文武宫封赠、注甲、发付选人及出雪投状等事。


都省,在东汉指尚书仆射,在唐朝指尚书省,在宋朝指宰相。在东汉时,尚书仆射总理六尚书事,称为都省,见《汉书·百官三·尚书仆射》。唐武则天垂拱年间改尚书省为都省,见《旧唐书·职官二·尚书都省》。宋朝尚书左右仆射,掌佐天子议大政,为宰相之任,政和年间改左仆射为太宰,右仆射为少宰,故称宰相为都省。《与执政劄子》:“不得不早为计,谨已具申都省。”见宋朱熹《朱文公集》。

猜你喜欢

  • 少胥附

    官名。北周置。一说正式职名作小胥附下大夫。佐胥附大夫统所部禁兵。见《隋书·于玺传》。

  • 众议院实业委员会

    北洋政府时期第一届国会众议院常任委员会之一。设委员长一人,理事一人或数人;委员,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设二十三人,七年(公元1918年)减为十五人。掌审查实业事项。

  • 中部大人

    官名。北魏置。原为鲜卑拓跋氏部落首领的称号,北魏初建国时,仍沿用此名。见《魏书·庾业延传》、《王建传》。

  • 政务次长

    官名。国民党政府在各部部长之下,设次长二人,一称政务次长,一称常务次长。次长之分为政务与常务两职,其制起源于西方内阁制国家,尤其是英国。英国内阁阁员即各部部长都由国会议员兼任,他们经常须出席国会参加议

  • 国际联合会中国全权代表办事处

    外交部直辖机构。国民党政府设置,依照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二月三日公布的《国际联合会中国全权代表办事处组织条例》规定,全权代表三人,由外交部呈请国民政府就富有外交经验资望人员或现任驻外大使、公使

  • 观政进士

    对录为进士而未直接任官者的称呼。明洪武十八年(1385)始定,给以禄米,于诸司观政,使其谙练政体,然后擢任之。除入翰林院称庶吉士外,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诸署仍称进士。三年后即选京职。

  • 玄坛监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道观为玄坛,置监为主官,掌玄坛事。

  • 太子典内

    官名。隋朝太子内坊长官,置二员,从六品,隶典书坊。唐朝沿置,二员,正六品上,隶右春坊。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改隶内侍省,名太子内坊令,升从五品下。官名。隋始置,为太子内坊的主官。唐沿置,员额二人,

  • 译官令

    官名。西汉属大鸿胪,新莽时改隶典乐。东汉省。官名,西汉置,东汉省。掌翻译官,主翻译。有丞。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典客》、《后汉书·百官志二·大鸿胪》。《汉书·儒林传·周堪》:“堪译官令,论于石渠,经为

  • 佐食

    官名。春秋战国置。掌祭祀飨食进献食具。《仪礼·士虞礼》: “祝酌醴,命佐食启会。佐食许诺,启会却于敦南”,“祝飨,命佐食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