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选部

选部

官署名。东汉灵帝时由尚书台吏曹改名,设尚书,掌选任官吏。魏晋南北朝改名吏部,后遂成为吏部的别称。北魏前期或名吏部,或名选部。设尚书为长官,下设选部监等属官,及给事中、给事等内廷派出监察官员。孝文帝改制前复名吏部。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尚书省吏部头司吏部司为选部司,设郎、承务郎,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复旧。明太祖洪武二十二年(1389)改吏部四属部之一的总部为选部,设郎中、员外郎,二十九年改为“文选清吏司”。参见“吏部”。


1、官署名,汉灵帝置,为尚书台(省)下属机关,掌官吏选举。东汉尚书台下属有吏曹,灵帝时改称选部,置选部尚书主其事。《后汉书·百官三》:“尚书六人,六百石。本注曰:成帝初置尚书四人,分为四曹;常侍曹尚书主公卿事。”注:“灵帝末,梁鹄为选部尚书。”《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五年》:“温荐引同郡暨艳为选部尚书。”注:“汉置四曹尚书,其一曰常侍曹,主丞相、御史、公卿事。光武改常侍曹为吏部曹,主选举祠祀。灵帝以梁鹄为选部尚书,魏复改选部为吏部。吴盖循东都之制。”

2、官署名,明置,为吏部四司之一,头司称总部,后改称选部,后又改称文选司,掌官吏班秩迁升、改调之事。《明史·职官一·吏部》:“二十二年改总部为选部。二十九年定为文选、验封、稽勋、考功四司。”

猜你喜欢

  • 都将

    官名。①北魏所置武职之一种。统禁军侍卫皇帝左右或出征、镇守在外。出外时多作为一路主将。如西道都将、义阳道都将、南征都将等,随皇帝出征时有的主管前锋或中军,为前锋都将、中军都将。地位很高,多自“镇将”或

  • 开封府司录司

    官署名。北宋开封府所属司法机构,掌审讯狱囚。

  • 海军港务局

    官署名。北洋政府设置,依照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公布的《海军港务局条例》规定,设于各军港(冠以地名),主要职掌如下:一、监理区内海面;二、舰艇进出船坞;三、港内舰艇停泊;四、检查港内

  • 三老三吏

    西周时辅佑周天子的六位大臣。一说即“三左三右”,指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逸周书 ·大匡》:“王乃召冢卿,三老三吏,大夫、百执事之人,朝于大庭。”参见“三左三右”。

  • 左司过

    见“左右司过”。官名,战国时赵国置,掌纠正国君的过错。《史记·赵世家》:“武灵王少,未能听政,(置)博闻师三人,左右司过三人。”参看“司过”条。

  • 户政司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于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设置,属内政部,因为国民党政府在当时尚无完全可靠的户籍统计,故特设此司,掌理全国户籍行政,以司长为主官,下设科长、科员,分理司事。

  • 宗老

    春秋鲁、楚等国卿大夫家臣代称。掌礼乐仪式。《国语·鲁语下》: “乡其宗老,而为赋《绿衣》之三章。”韦昭注: “家臣称老。宗,宗人,主礼乐者也。”《楚语下》: “屈到嗜芰,有疾,召其宗老而属之。”

  • 点检

    官名。五代时后唐皇帝巡行或出征,置大内都点检官,后周始置殿前都点检,位在都指挥使以上。自宋太祖赵匡胤以都点检被拥立为皇帝,其后便不再授此官。参看《文献通考·枢密院·殿前司》。

  • 宝源局监督

    官名。清朝工部宝源局之主官。隶属于工部钱法右侍郎。顺治元年(1644)设,满、汉各一人,领局事。缺出由各部院司员内保送简派,两年一更代。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隶度支部。官名。宝源局为清朝铸钱官署,

  • 外奏事

    清朝外奏事处及其奏事官之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