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蛮夷官

蛮夷官

官名。明朝武职土官,非泛指。设置于某些少数民族地区,以当地民族头人担任,无专职品级,世袭。

猜你喜欢

  • 左右奉裕卫

    东宫警卫机构。唐龙朔二年(公元66 2年)改左右内率府为左右奉裕卫,咸亨元年(公元670)复旧。

  • 山西司

    官署名 即。“山西清吏司”。

  • 乞骸骨

    古代官员申请退休的习惯用语。意为向皇帝乞回骸骨,归葬故乡。也为大臣引咎辞职的一种方式。或称“乞骸”、“赐骸骨”。秦汉及晋朝均称。古代官吏请求辞职或退休的谦称,与“乞身”义同。《晏子春秋·外篇》:“臣愚

  • 粮盐道

    官名。清朝道员之一。专司粮储及盐务。雍正十三年(1735)改河南开归道为分守粮驿盐道、停大梁道兼理之责。专职道员名。清代在一般省份均设盐运使或盐法道,唯河南置粮盐道一人,兼理粮政与盐法。

  • 调查长

    官名。北洋政府于修订法律馆置调查长,每省区员额一人,负责省区内调查事宜。

  • 校籍令史

    官名。南齐置。参见“校籍郎”。

  • 官舍

    1、衙门、官署。《汉书·何并传》:“(何并)性清廉,妻子不至官舍。”2、馆舍、官吏住宿处。《史记·陈豨传》:“豨常告归过赵,赵相周昌见豨宾客随之者千余乘,邯郸官舍皆满。”《晋书·陶侃传》:“侃备威仪,

  • 上批

    参见“御笔”。

  • 赐恶名

    官员降罚方式之一。清雍正帝改皇八弟胤禩之名为阿其那(满语意为猪),改皇九弟胤禟之名为塞思黑(满语,意为狗)。阿灵阿曾任尚书、内大臣、一等公,卒后,雍正帝发觉其罪,改镌其墓碑为“不臣不弟暴悍贪庸阿灵阿之

  • 光寺钱

    唐朝大理寺官员被超擢他官所出犒酬本寺同僚之资。李肇《唐国史补》卷上:“韩令为宣武军节度使,张正元为邕管经略使,王崇为寿州刺史,皆自试大理评事殊拜。本寺移牒醵光寺钱,相次而至,寺监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