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秘书郎

秘书郎

官名。东汉置,马融曾任之,诣东观典校图书。东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曹操为魏公后亦置,属秘书令、丞,掌管文书机要,职任重。三国魏文帝黄初(220—226)初,置中书典机要,而以秘书专管艺文图籍。置四员,亦称秘书郎中,掌整理典籍、考核旧文,删省浮秽,隶秘书监,六品。三国蜀亦置,职掌同。晋朝沿置。晋武帝分秘书图籍为甲、乙、丙、丁四部,使四人各掌一部。六品。多任用文学之士。许多文士因欲看秘书如藏书籍而求为此职。南朝宋以后只称秘书郎。自三国魏以来,即多为世族起家之官。《梁书·张缅传》: “宋、齐以来,为甲族起家之官,待次入补,其居职,例数十百日便迁任。”这些世族之弟,有才学者少,当时谚曰: “上车下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颜氏家训。勉学第八》)南朝陈制,尚书令、仆射子起家为此职。宋六品,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二班,陈七品、秩四百石。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五品上,二十三年以后称秘书郎中,北齐仍称郎中。隋朝去“中”字,仍置四员,掌四部图书。初定为正七品,炀帝大业三年(607)升为从五品。唐初沿之,从六品上。高宗龙朔二年(662),改称兰台郎,咸亨元年(670)复旧。武后天授(690—692)初,改称麟台郎,中宗神龙元年(705)复旧。分掌四部图书,判校写功程事。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减一员,置三员。北宋前期为寄禄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置为职事官,员二人,掌集贤院、史馆、昭文馆、秘阁图籍,以甲、乙、丙、丁为部,各分其类。正八品。南宋初不置,高宗绍兴五年(1135)复置,仍员二人。辽、金、元皆为秘书监属官,掌经籍图书,金、元皆员二人,正七品。


1、官名,属秘书省或秘书监,唐代秘书省设秘书郎三人,从六品上,“掌四部图籍,凡课写功程皆判之。”见《新唐书·百官二·秘书省》。宋代秘书省有“秘书郎二人,掌集贤院、史馆、昭文馆、秘阁图籍,以甲乙丙丁为部,各分其类。”见《宋史·职官四·秘书省》。南北朝时南朝宋、齐、梁、陈,北朝的北魏及隋皆置秘书郎,见《宋史·百官下·秘书监》、《南齐书·百官志·秘书监》、《魏书·官氏志》、《隋书·百官上、下》。

2、官名,也称“秘书郎中”,以“”任,为“秘书郎”,以“郎中”任,称“秘书郎中”。《三国志·魏书·刘放传》:“魏国既建,与太原孙质俱为秘书郎。”参看“秘书郎中”条。

猜你喜欢

  • 郡朝

    东汉三国对郡守府的尊称。参见《后汉书·法真传》、《三国志·钟离牧传》。郡府称朝,郡朝即郡府。《后汉书·刘宠传》:“山阴县有五六老叟……人赍百钱以送宠。宠劳之曰:‘父老何自苦?’对曰:‘山谷鄙生,未识郡

  • 大林牙院

    官署名。辽朝北面官署。掌文翰之事,相当于南面官之翰林院。设北面都林牙、北面林牙承旨、北面林牙、左右林牙等职。官署名。辽置,属北面朝官,掌文翰之事。设北面都林牙、北面林牙承旨、北面林牙、左林牙、右林牙等

  • 暴室啬夫

    官名。主暴室事,暴室为宫中织作染练之署,有宫人狱。官名,汉置,为暴室长官,掌暴室事。暴室为宫中织作染练工厂,有医务室,也有宫人狱。《汉书·宣帝纪》:“既壮,为取暴室啬夫许广汉女。”

  • 宁夏镇守使

    官名。北洋政府置,见“宁夏护军使”。

  • 岐州副监

    官名。隋朝岐州监次官,视正九品。

  • 奚官署

    官署名。南朝梁、北齐皆置。梁时隶大长秋寺; 北齐隶长秋寺; 司宫闱之职。参见“奚官令”、“奚官丞”条。官署名。南朝梁、陈置,掌守宫人疾病、给药、及丧葬等事,属大长秋。《隋书·百官上·大长秋》:“大长秋

  • 中行

    ①春秋晋国军制。晋文公五年 (前632)于上、中、下三军外增左、中、右三行,八年废。《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晋侯作三行以御狄,荀林父将中行。”②唐、宋尚书省六部依其办公位次,分为前行、中行、后行、

  • 征收课税所

    官署名。简称课税所。元朝太宗二年(1230)置,共分燕京、宣德、西京、太原、平阳、真定、东平、北京、平州、济南十路,合称十路征收课税所或十路征收宣课所,掌各路内赋税征发与转运等务。长官为正、副使。

  • 戎右

    ①官名。春秋时晋、随等国设。又称“车右”或“右”。车战时与主将同车立于车右,执戈盾护卫主将。兼管车中使役之事。大夫爵。《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 (晋文公)杀颠颉以徇于师,立舟之侨以为戎右。”《桓公

  • 工部汉档房

    清代工部内部机构。掌本部清、汉文的题奏。设汉字堂主事满、汉军各一人;笔帖式若干人,掌缮题本与黄册;经承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