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科
科举常科科目之一。自汉代至南北朝,秀才为察举的科目之一。隋代以秀才为最高科目,《旧唐书·杜正伦传》说:“隋仁寿中与兄正玄、正藏俱以秀才擢第。隋代举秀才止十余人,正伦家有三秀才,甚为当时称美。”唐以秀才科为科举的常科,以博识高才,强学待问,无失俊逸者为秀才,要求高于明经和进士。秀才科试方略策五道,以文理优劣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等。贞观中,凡被推荐应试而没有取中者,处分其州长。于是秀才科遂致无人敢应试而趋于废绝。故唐代取中秀才总共才十余人。唐以后不复设置。
科举常科科目之一。自汉代至南北朝,秀才为察举的科目之一。隋代以秀才为最高科目,《旧唐书·杜正伦传》说:“隋仁寿中与兄正玄、正藏俱以秀才擢第。隋代举秀才止十余人,正伦家有三秀才,甚为当时称美。”唐以秀才科为科举的常科,以博识高才,强学待问,无失俊逸者为秀才,要求高于明经和进士。秀才科试方略策五道,以文理优劣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等。贞观中,凡被推荐应试而没有取中者,处分其州长。于是秀才科遂致无人敢应试而趋于废绝。故唐代取中秀才总共才十余人。唐以后不复设置。
官署名。元朝置。掌辖区印行钞币事务,为诸路宝钞都提举司之分设机构。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立陕西宝钞提举司。后又在和林、四川、中兴等地设司,均非常设。明洪武七年 (1374)置,隶中书省,掌宝钞
官名。辽置,见“北院都统军司”。
名位和职分。《庄子·天下》: “《春秋》以道名分。”《吕氏春秋·审分》: “故人主不可以不审名分也。”高诱注: “名,虚实爵位之名也; 分,杀生与夺之分也。”
官名。理匦使和知匦使省称。
官名。见“遥辇乣详稳司”。
官吏辞职的别称。《后汉书·陈蕃传》:“以谏不合,投传而去。”注:“传,谓(官)符也。”投传,丢下官符。
官名。三国吴孙权置,掌管军需粮谷及文书帐簿。《三国志·顾雍传》:“赤乌 (238—251) 中,(顾谭) 代 (诸葛) 恪为左节度,每省簿书,未尝下筹,徒屈指心计,尽发疑谬。”官名,三国吴置,掌军需粮
官名。隋朝左右卫、武卫、武候、领军府及东宫领兵开府、仪同府所统乡团长官,各置一员,掌检查户口,劝课农桑。官名。隋唐府兵制中,低级军官之名。见《新唐书·兵志·府兵之制》。
周朝指中士、下士。《逸周书 ·王令》:“中台之外,其右泰士,台右弥士。”孔晁注:“弥士,盖中士、下士。”
武官名。南京置,为统领的佐官,地位在同统领之下。参见“统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