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磨勘

磨勘

①官吏考核制度用语,指官吏考核过程中的复核。唐朝后期,凡对官吏考课,其政绩均需复核。始见于文宗太和元年(807)正月之敕: “诸道节度观察使去任日,宜具交割状。仍限新人到任一月日分析闻奏,并报中书门下,据新旧状磨勘闻奏,以凭殿最”。宋初形成制度,置磨勘差遣院等机构及三司都磨勘官等职,并制定磨勘之法。凡寄禄官迁转皆有定年,任内每年勘验其劳绩过失,吏部复核后决定迁转寄禄官阶。选人惟改京官时才实行磨勘。②科举考试之专用语,即对乡、会试试卷进行复核。明嘉靖(1522—1566)中,以时文体诡异,令以后乡试,礼部必磨勘试录,有仍前离经叛道诡辞邪说者,则治监临考校官之罪,黜其中式者为民。清制,乡、会试发榜后,各考官依程限将朱、墨卷解送至礼部。复核内容,首严弊幸,即朱、墨卷有无不符之处; 次检瑕疵,即卷内语句、书法有无犯规之处。如发现问题,中式者除名,考官及同考官革职。磨勘官初由礼部及礼科主之,康熙(1662—1722)间始钦派大臣专司其事。乾隆(1736—1795)初,改任都察院科、道五品以上,科甲京堂、中允、赞善以上翰、詹官,并集朝房复核。二十一年(1756),始令磨勘官填注衔名。二十五年,复增大臣复勘例,以便稽察弊窦。太平天国天试在正、副主考官下亦设磨勘官,掌试卷之复核。


唐宋两朝定期考察官吏政绩以定升迁的制度称为磨勘。唐代文武官员的考察,由州府和百司长官,考核下属官员的功过以定升迁,并由吏部和各道复核。宋代由审官院主持官吏的考核升迁。见《宋史·职官三·考功郎中》。

猜你喜欢

  • 命中督

    官名。西晋置。统领命中虎贲,负责皇帝宿卫侍从,员二人,由骁骑、游击将军分领。与虎贲、羽林、异力、上骑督并称二卫五部督。大驾出行时,分领左右骑队扈从。武官名。晋代二卫置武贲、羽林、上骑、异力、命中五督,

  • 侍仪局

    官署名。金世宗大定元年(1161) 改原擎执局而置,属宣徽院。掌奉朝仪,率捧案、擎执、奉辇等殿廷仪礼之事。设局使一人,后改为令,从六品。直长一人,正七品。五年改侍仪司。元朝属礼部,元世祖至元八年(12

  • 典绣锦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为天朝典官,掌督男绣工刺绣。员额二人,官级为职同指挥。

  • 南讨大都督

    官名。十六国后赵置。《晋书·石季龙载记下》: “(晋)征北将军褚裒率师伐(石)遵,次于下邳,遵以李农为南讨大都督,率骑二万来拒。”

  • 哨总

    官名。明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农民军置,为基层军官。九品。

  • 台军

    南朝中军与北朝中兵的别称。晋与南朝宋时称朝廷禁省为台,因称宿卫京师的中军为台军。北魏时亦称中兵为台军(见《魏书·皮豹子传》),以与戍兵、诸州兵相对称。

  • 通事令史

    官名。两晋南朝中书省、门下省皆置为属吏,掌奏文案、宣诏令。北魏、北齐置于门下省,员八人。隋初沿置,文帝开皇六年(586)罢。麴氏高昌国亦置,隶门下省,仅次于门下校郎,地位较高。官名。隋置,属门下省,掌

  • 左右武卫

    (1)隋炀帝时府兵十二卫之一。本名左右武卫府,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去“府”字称左右武卫。掌领外军宿卫。所领府兵称熊渠卫士,设官同“左右翊卫”,参见该条。(2)唐府兵十卫中的两卫。隋炀帝时有左右武卫

  • 三部推官

    见“三部巡官”。

  • 刺奸大将军

    杂号将军名,东汉置,掌督察众营。《后汉书·岑彭传》:“更始大将军吕植将兵屯淇园,彭说降之,于是拜彭为刺奸大将军,使督察众营,授以常所持节,从平河北。”武官名。东汉置, 《职官分纪》引《东观汉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