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游奕使

游奕使

使职名。唐中期以后用兵,兵多地广者则置,主巡营、防遏事。肃宗乾元二年(759)河阳决战中,郭子仪遣都游奕使灵武韩游环将五百骑前趣河阳。昭宗光化元年(898)马殷以李琼、秦彦晖为岭北七州游奕使,张图英、李唐为副使,将兵攻衡州,引兵趣永州; 天复三年(903)杨行密据淮南,西尽淮源,东暨于海,边面延袤数千里,置都游奕使,以谨防遏。


官名。唐置,掌领游兵巡逻。《资治通鉴》唐景龙二年:“以左玉钤卫将军论弓仁为朔方军前锋游奕使。”注:“游奕使,领游兵以巡奕者也……游奕,于军中选骁勇、谙山川、泉井者充,日久逻候于亭障之外,捉生问事。”

猜你喜欢

  • 威胜将军

    参见“十威将军”。

  • 良人

    官名。① 又称“乡良人”、“乡帅”。春秋时齐国置。乡的行政长官。《管子·小匡》: “十里为乡,乡有良人。”有武事,则为一旅之长。《国语·齐语》:“十连为乡,故二千人为旅,乡良人帅之。”②女官。秦置。汉

  • 太学

    学校名。周朝置为王公贵族子弟之学府,即大学,高于小学一级。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束发受教,学习成年人的各种礼仪。《礼记·王制》:“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

  • 同文馆管理大臣

    官名。清末同文馆之总管官。由总理大臣内特简,无定员。总管同文馆事务。下设提调二人,帮提调二人,负责安排课程及督察学生。

  • 祠祭清吏司员外郎

    官名。简称祠祭司员外郎。明清礼部祠祭清吏司之副长官。佐郎中掌司事。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祠部员外郎设,一人,从五品。清顺治元年(1644)沿设,汉员外郎一人。七年(1650)增设满洲员外郎。后增

  • 并省度支尚书

    官名。北齐置。掌并州尚书省度支曹事务。《北齐书·崔劼传》:“(崔劼)迁并省度支尚书,俄授京省,寻转五兵尚书。”其职掌与“度支尚书”略同。

  • 尚书农部郎

    即“农部郎”。

  • 律例馆

    官署名。清朝刑部所属机构。顺治二年(1645)始设。特简王大臣为总裁,以各部院通习法律者十八人为提调、纂修等官。乾隆七年(1742)改隶刑部。设总裁无定员,以刑部尚书、侍郎兼充,提调官一人,纂修官四人

  • 畿伯

    官名。周礼中有此官。西魏恭帝仿《周礼》,定六官制度。在地官大司徒中,有畿伯中大夫畿伯下大夫、小畿伯中大夫、小畿伯下大夫等。北周灭西魏以后,沿用其制。见《周书·赵文表传》。

  • 治书曹御史

    官名。三国魏置,为分曹侍御史之一,掌度支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