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比部郎中

比部郎中

官名。魏晋南北朝与比部郎互称,为尚书省比部曹长官。唐高祖武德三年 (620) 置为刑部比部司长官,员一人,从五品上。置员外郎为副贰。高宗龙朔二年 (662) 改名司计大夫,咸亨元年(670)复故; 玄宗天宝十一载 (752) 改名司计郎中,肃宗至德二载 (757)复故。五代沿置。北宋初为五品寄禄官,表示品级俸禄,不预本司公事。神宗元丰(1078—1085) 改制后,始为职事官,从六品。南宋或以都官郎中兼领其事。金、元废。明太祖洪武六年 (1373)复置,员二人,正五品。十三年减为一员,二十三年罢。


官名。唐朝设比部郎中,掌管勾会内外赋敛、经费俸禄等。宋朝也设此官,掌管勾覆中外帐籍等。金元以后不设此官。见《新唐书·百官一·刑部·比部郎中》。

猜你喜欢

  • 平准署令丞

    官名。汉有平准令及丞,属大司农。北齐及隋初司农寺置平准署令丞,炀帝时改隶太府寺。唐沿置,平准署令二人,从七品下,掌供应官府市易之事;凡百官衙门不用之物则随时出售,没收入官之物亦如此。丞四人,从八品下。

  • 众议院内务委员会

    北洋政府时期第一届国会众议院常任委员会之一。设委员长一人,理事一人或数人;委员,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设二十九人,七年(公元1918年)减为十九人。掌审查内务事项。

  • 铨写

    吏员名。元代于吏部置,员额五人,掌缮写之事。

  • 上县

    县的等级之一。北魏始分县为大、中、小三级,北齐改称上、中、下,每级中又分上、中、下,共为九等。隋初除京县外,依北齐之制,分县为九等,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起,惟分上、中、下三等。唐制以六千户以上为

  • 掌仪司员外郎

    官名。清朝内务府掌仪司之职官。额设八人,佐郎中掌司事。

  • 翊前将军

    官名。将军名号。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508)是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十班,与“四平将军”同班。普通六年(525)改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三十班。陈沿置,拟三品,比秩中二千石。武官名。梁始置,秩第二十班,

  • 典军中郎将

    武官名。三国魏置,掌督领中军,秩第四品。司马遂曾任此职,见《晋书·济南惠王传》。

  • 内直

    金代宦官名。置于宣徽院宫闱局及内侍局,掌宫内给使。

  • 内外城预审厅

    官署名。清末京师司法机关。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内外城工巡局发审处设,直属巡警部。三十二年,改隶民政部。掌京师民事、刑事诉讼事宜,重大案件咨刑部处理。辖看守所、待质所。置五品正审官,总理厅务。三十

  • 功劳

    官制术语。指事功、劳绩。《汉书·宣帝纪》“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以傅奏其言,考试功能。侍中尚书功劳当迁及有异善,厚加赏赐,至于子孙,终不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