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柱国

柱国

官名。①战国楚、赵置,位令尹、相国下,位甚尊。《战国策·东周》: “公爵为执珪,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战国策·赵策四》: “田驷谓柱国韩向曰”鲍彪注: “柱国,楚官,盖赵亦有。”秦、汉之际,张楚农民政权置,有柱国房君。②柱国大将军省称。③隋朝为正二品散官,炀帝大业三年(607) 罢。唐朝为十一转勋官,比从二品。宋朝为十二等勋官第二等,从二品,徽宗政和三年(1113)罢。金朝亦为十二阶勋官第二阶,从二品。元朝为十阶勋官第二阶,从一品,只用于封赠。明朝为十二阶武勋第二阶,从一品; 又有左、右者,为十二阶武勋第一阶,正一品。


官名。战国时楚国有此官,分上柱国和柱国,上柱国位次令尹(宰相),为武职最高官衔。原为保卫国都之官,后也帅兵远征;柱国位次低于上柱国。赵国亦有此官。见《战国策·东周·秦攻宜阳》、《战国策·赵四·翟章从梁来》。秦汉之间也有此官。《汉书·陈胜项籍传》:“柱国曰:秦末亡而诛赵王将相家属,此生一秦,不如因立之。”“义帝柱国共敖将兵击南郡,功名,立为临江王。”从隋朝始,上柱国和柱国,作为勋级以酬勋功,上柱国为从一品,柱国为正二品;唐代上柱国为视正二品,柱国视从二品;宋代上柱国为勋级最高阶,柱国仅次于上柱国;金代为正二品和从二品;元代升为正一品和从一品;明代左柱国、右柱国为正一品,柱国为从一品。见《隋书·百官下·上柱国》、《新唐书·百官一·吏部·司勋郎中》、《宋史·职官九·勋一十二》、《金史·百官一·凡勋级》、《元史·百官七·勋一十阶》、《明史·职官一·稽勋》。

猜你喜欢

  • 太子左司御率府

    官署名。唐高宗龙朔二年 (662)改太子左宗卫率府置,率一员、副率二员,掌东宫兵仗、仪卫之政令,置长史及录事、仓、兵、胄曹参军事,又有司阶、中候、司戈、执戟; 并领外府三。中宗神龙元年(705)又改为

  • 马步军都总管

    官名。宋初有马步军都部署,后避英宗赵曙名讳改称,以诸路帅臣兼领,掌总治诸路军旅屯戍、营防守御之政令。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于沿河沿淮沿江要郡帅府置,以文臣充任,带安抚使衔。绍兴五年(1135)

  • 运副公署

    官署名。北洋政府设置,见“盐运使公署”。

  • 小学博士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 置,北周沿置。春官府属官,掌教授小学生经义,下设小学助教中士以佐之。正三命。隋文帝开皇元年 (581)罢。官名。《周礼》无此官,北魏始置小学博士。《魏书·官氏志》说:“

  • 南史氏

    官名。春秋时齐国设置,为辅佐太史之官,相当于《周礼·春官》之属的小史之职,以其居在南,故谓之南史。《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太史书写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此指南史氏仍书“

  • 半刺

    宋朝“通判”之别称。指州郡长官的下属官吏,如长史、别驾、通判等。庚亮《答郭豫书》:“别驾旧与刺史别乘,其任居刺史之半。”杜甫《杜工部草堂诗笺》十六《即彭州高使君适虢州岑长史参》:“诸侯非弃掷,半刺已翱

  • 大乐署令丞

    官名。金于太常寺设大乐署,兼鼓吹署职掌。有令,从六品及丞,从七品。掌调和律吕,教习音声并施用之法。属官有乐工部籍直长、大乐正、大乐副正。并有乐工一百人。元中统五年(公元124年) 于太常礼仪院置大乐署

  • 太乐丞

    官名。又作大乐丞。秦朝奉常属官,太乐令副贰。汉景帝中元六年 (前144) 隶太常,东汉改大予乐丞。三国魏置为九品。南朝皆置,梁为三品勋位,隶太常卿。北齐、隋唐为太常寺太乐署次官,隋朝置二员,正九品下;

  • 王府祗候

    官名。辽朝置。亲王府小吏。

  • 医人院

    官署名。西夏中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