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宣使
官名。北宋太宗淳化四年 (993) 置,为宦官高级阶官。朝参位在东班前,称为班官。神宗时定为正六品。徽宗政和二年 (1112) 重定内侍阶官,改拱卫大夫。
班官名。宋淳化四年(公元993年)置,为宦官的高级阶官。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与武官四方馆使并改称拱卫大夫。
官名。北宋太宗淳化四年 (993) 置,为宦官高级阶官。朝参位在东班前,称为班官。神宗时定为正六品。徽宗政和二年 (1112) 重定内侍阶官,改拱卫大夫。
班官名。宋淳化四年(公元993年)置,为宦官的高级阶官。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与武官四方馆使并改称拱卫大夫。
官名。西魏、北周夏官府司射下大夫司仗上士佐官,正二命。
官名。隋文帝开皇三年(583)改诸卫、太子诸率、诸王府、诸州功曹参军事而置,炀帝大业三年(607)均改为司功书佐。唐高祖武德(618—626)中诸王府、玄宗开元(713—741)初诸卫、太子诸率先后复
官名。西周置。掌农村土地分配事宜。
即“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官名。明置,为通政使司官员,协助长官掌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驳等事,分左参议、右参议,各一人,皆正五品。见《明史·职官二·通政使司》。
官名,汉置,职如县尉,大道二人,小道一人,掌道兵,主治安、禁盗贼。凡县主蛮夷曰道,万户以上置令,不满万户置长、皆有丞、尉。见《后汉书·百官志五》。
官名,汉置,掌领兵征伐。《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厌次侯爰类,以慎将元年从起留,入汉,以都尉守广武,功侯。”
即“岭北等处行中书省”。
官名,北洋政府设置,见“乌里雅苏台佐理专员。”
女官名。太平天国设置,见“女正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