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教习

教习

官名。① 明朝掌教翰林院庶吉士的官员。初无定制,宣德五年(1430)始以翰林学士充任。正统十三年(1448)定由内阁于翰林院学士及詹事府坊局官中择资望高深者一二人,请旨充任。万历(1573—1620)以后,专以吏、礼二部侍郎二人掌之。②清朝负责教学的官员。八旗官学、宗学、觉罗学,景山官学,咸安官学均设,员额不等。分满教习、汉教习、骑射教习。分掌教授满、汉文及骑射事。又太医院教习厅亦设二人,负责传授医术,培养医官人才。


学官名,明代始设此官,掌课试之事。《明史·职官二·翰林院》:“宣德五年始命学士教习。万历以后,掌教习者,专以吏、礼二部侍郎二人。”清沿明制,翰林院设庶常馆教习,以满汉大臣各一人充当,侍读侍讲司训课,是为大教习;侍读侍讲以下的分司训课,各为小教习。尚书房,各官学也设教习。《清史稿·职官二·翰林院》:“吏部疏请简用大臣二人领教习事。初以内院学士为之,侍读等官亦间有与者。后令掌院兼其职。康熙六年,始以工部尚书陈元龙领之,自是尚书、侍郎、内阁学士并得充之,是为大教习。其小教习由掌院选派,始于康熙三十三年。雍正间停止,高宗复旧制。”参看《历代职官表·第十九表》。

猜你喜欢

  • 通议大夫

    散官名号。隋炀帝始置,为从四品文散官。炀帝大业三年(607)罢。唐朝复置,定正四品下。宋初沿唐制。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改通奉大夫。神宗元丰三年(1080)后,复设为新寄禄官,正四品,取代旧寄禄官

  • 护国军军政府军务院

    护国军为反对袁世凯称帝联合组织的军政机关。为反对袁世凯称帝,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云南首先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出兵讨伐。次年初,贵州和广西相继宣布独立,四月六日,广东也被迫宣布独立

  • 登仕佐郎

    官名。金朝始置,为文散官,从九品以上。元朝沿置,改从八品,敕授。明朝为从九品,勅授。清朝为从九品封赠。官名。金元明清皆置,为文阶官。金为从九品,元为从八品,明清均为从九品。参看《金史·百官一·文官九品

  • 亭长

    官名。春秋吴国城市设亭,以亭长主之。战国时在两国接壤地区设亭,置亭长以御敌人。秦汉沿置为地方基层行政单位,亭长下属有求盗、亭父。农村每十里设一亭,由服兵役期满而合格的人担任亭长。城内与城厢的都亭、门亭

  • 尚书左右丞

    官名,汉置,为左、右二丞之合称,俸四百石,掌录文书期会(见《后汉书·百官志》)。参看“尚书左丞”和“尚书右丞”条。

  • 中宫署令

    官名。东汉置,属大长秋,秩六百石,以宦者任之。所属有女骑六人,丞、复道丞各一人。官名。汉置,由宦者担任,俸六百石,掌中宫请署天子数。有丞、复道丞各一人,女骑六人。复道丞掌中阁道。中宫药长一人,秩四百石

  • 廊下使

    官名。北宋前期置,为御史台五使之一,专掌祭祀入阁监食。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罢。官名。唐有廊下食使,宋初改称廊下使,属御史台。以御史临时充任,专掌入閤监食。元丰改制后废。参见“廊下食使”。

  • 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

    官署名。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置大理都元帅府;至元十八年(1281),改为大理威楚金齿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掌大理路(今云南大理)、威楚路(今云南楚雄)、建宁路(后改顺宁府,今云南凤庆)、镇康路

  • 赞理

    ①代理(某官),也称摄理。②官名。明朝置于北部边远地区,如辽东、宣府(今宣化)、大同、延绥等处巡抚多兼赞理军务衔。明末崇祯(1648—1644)时所置巡抚兼此衔者,则无边地、内地之分。官名。隋置,即“

  • 驼牛署

    官署名。北魏置,掌饲驼骡驴牛。北齐沿置,设令、丞,隶太仆寺。领典驼、特牛、牸牛三局,各设都尉,亦常作为囚禁官员之所。《魏书·萧宝寅传》:“乃于太仆驼牛署赐死。”《北齐书·高昂传》:“(尔朱)荣入洛,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