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提刑司

提刑司

官署名。宋朝提点刑狱司简称,或称宪司、宪台。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始于诸路转运司置提点刑狱官,后设专司。掌本路郡县之庶狱,核其情实而覆以法,督治奸盗,申理冤滥,并岁察所部官吏,保任廉能,劾奏冒法。设提点刑狱公事为长官,兼以文武臣充任。后屡经废置,至仁宗明道二年(1033)始成为常设机构。神宗熙宁六年(1073),各增设检法官。哲宗绍圣(1094—1097)初,令兼管坑冶事。南宋又设干办官。孝宗乾道八年(1172),又兼催督经总制钱。金朝亦置,掌监察官吏,体察廉能赃滥,以行赏罚。兼掌劝农、采访、管领屯田及镇防诸军。设于中都西京路、南京路等九路,统称九路提刑司,设提刑使、副使领司事,秩正三品、正四品。下设判官、知事诸职。因职权极重,号称“外台”。承安四年(1198)改称按察司。


官署名。金置,后改称按察司,掌审察刑狱,照刷案牍,纠察滥官污吏豪猾之人及私盐酒曲并应禁之事,兼劝农桑等。其长官称使,另有副使、判官等。见《金史·百官三·按察司》。

猜你喜欢

  • 亲事府

    官署名。唐初秦王、齐王府置,分左、右,各有统军一员,并有长史、录事及兵铠曹参军、别将、库直等; 太宗贞观(627—649)中诸王府所置,不分左右,各有典军二员、副典军二员。皆掌守卫、陪从,统亲事亲兵兼

  • 大司马护军

    官名。属大司马。新莽及更始政权均置。更始时以陈遵为大司马护军,与归德侯刘飒俱使匈奴。参见“护军”。官名,为大司马属官,掌护卫。秦朝和西汉初期称护军都尉,哀帝元寿元年改称司寇,平帝元始元年更名护军(见《

  • 辅国将军

    ①官名。将军名号。东汉献帝建安元年(196) 置,拜伏完为之,仪比三司。三国、两晋沿之,魏、晋皆三品。十六国后秦、后凉、北凉亦置。南朝宋明帝泰始五年(469) 七月改名辅师将军,后废帝元徽二年(474

  • 封人

    官名。殷朝已见。《小屯南地甲骨》第二九六四片有“封人”之称。西周至战国沿置。①掌都邑城廓营建及封城疆界的划分。《左传·宣公十一年》:“令尹苏艾猎城沂,使封人虑事,以授司徒。”《周礼·地官》司徒属官有封

  • 五帝三王

    古代八位国君的合称。关于五帝所指哪五帝,说法有三:1、太昊、神农、黄帝、少昊、颛顼;2、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3、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史记·秦始皇本纪》

  • 军器坊详稳司

    官署名。辽朝北面官,掌军器坊兵马之事。置详稳、都监等职。

  • 乡司

    宋朝县役职名。以乡书手改置,掌书写乡村赋税帐册。公人名。宋县役之一,本为乡书手,隶于里正,掌催收赋税,参与推排户等,编造五等丁产簿,天圣以后以第三、第四等户充任。后升为县役,称为乡司,职掌仍旧而地位有

  • 副宰相

    1、宰相之副。2、指御史。《汉书·朱云传》:“御史之官,宰相之副。”

  • 职方侍郎

    官名。隋朝尚书省兵部职方司长官,置二员,初为正六品上,文帝开皇三年(583)加为从五品,炀帝大业三年(607)改为职方郎。官名。隋初有此官,掌地图等。参看“职方郎”条。

  • 典仪

    官名。南齐置典仪录事,为东宫属官,隶殿中将军所领导客局,掌朝会司仪。梁、陈不详所属,掌唱警唱奏之事。北魏有“典仪监”。隋朝为谒者台属官。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复置,员二人,隶门下省,掌殿廷赞唱之节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