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狄将军
官名。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 (508)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九班,大通三年 (529)改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十一班,陈定为拟七品,比秩六百石。
武官名。南朝梁置,为加它、散官性质的将军,秩第九班。
官名。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 (508)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九班,大通三年 (529)改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十一班,陈定为拟七品,比秩六百石。
武官名。南朝梁置,为加它、散官性质的将军,秩第九班。
官名。掌掖廷门户的警卫,见《汉书·外戚许皇后传》。
官名。元置,为南窑场的主官。见“大都四窑场提领”。
官名合称。即隋炀帝大业(605—617)初所置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四方使者,各一人,掌其方国及互市事; 每使者皆置署。
官署名。南朝梁置,为东宫诸局之一。长官为丞。
泛指臣工向皇帝报告事务的文书,如题本、奏本、奏折等。
官名。唐置,五代因之。宋初属西班诸司使,多不领本职,仅为武臣迁转之阶。真宗咸平元年(998)定为同七品,神宗元丰(1078—1085)政制改从七品。徽宗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臣官名,改武节郎。
见“诸路金玉人匠总管府”。
官署名。高昌国掌政务诸部之一。
官名。北齐置,掌右龙局。从九品。
官名。辽置,属大惕隐司,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