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少卿

少卿

官名。① 春秋郑国置。《左传·昭公三十年》: 郑游吉曰: “灵王之丧,我先君简公在楚,我先大夫印段实往,——敝邑之少卿也。”杨伯峻引沈钦韩补注: “少卿,下卿也。”②北魏以后九卿或诸寺(司)次官通称。北魏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卿置为副贰,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 定为三品上,二十三年改四品上。北齐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九寺皆置为次官,四品。隋、唐沿置,隋朝为正四品上,唐朝太常寺所置为正四品上,余八寺为从四品上。北宋初为四品寄禄官,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为职事官,太常、宗正寺所置为从五品,余七寺为从六品。辽朝太常、崇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八寺置。金朝太常、大理二寺置,正、从五品。元朝宣徽院光禄、仁宗延祐元年(1314) 以前太常及太仆、尚乘、长信、长秋、承徽、长宁、长庆、宁徽诸寺置,从四品。明朝大理、太常、光禄、太仆、鸿胪、行太仆、苑马诸寺 (司) 及尚宝司皆置,南京部分寺、司亦置,正四品至正、从五品不等。清朝大理、太常、光禄、太仆、鸿胪诸寺置,俱满、汉各一员,大理、太常、太仆寺所置为正四品,光禄为正五品,鸿胪为从五品。③北魏、金、元部分官署属官。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五年(491) 置司空、主客、太仓、库部、都牧、太乐、虞曹、宫舆、覆育少卿官。金朝司农司置,正五品。元朝大司农司置,从二品,位大司农、大司农卿下; 储政院詹事院下属储膳司、徽政院下属掌谒司置,为司卿副贰; 徽政院下属群牧监置,位卿、太卿下。


官名。1、大卿之副。《左传·昭公三十年》:“我先君简公在楚,我先大夫印段实往,敝邑少卿也。”疏:“简公在楚,上卿守国,故少卿行耳。”少卿即诸侯之大夫。

2、正卿之副。北魏太和十五年十二月置少卿官。见《魏书·官氏志》。北齐沿置,如太仆、太常、光禄、大理等皆置少卿。其后历代各沿置。见《隋书·百官中、下》、《新唐书·百官三》。

猜你喜欢

  • 右校司马

    官名。春秋时吴国置。吴王夫差时吴国军队分中军、左校、右校。左、右两校各设司马。右校司马为右校长官,掌军政。《越绝书·外传·吴王占梦》:“王孙骆为左校司马,太宰噽为右校司马。王从骑三千,旌旗羽盖,自处中

  • 禁防御史

    官名。三国魏、晋朝置,掌监察。隶御史台。《晋书·职官》: “又案魏晋官品令又有禁防御史,第七品”,“亦兰台之职也。”官名。魏晋皆置,秩七品掌监察。《晋书·职官志》:“魏晋官品令又有禁防御史第七品,……

  • 县门下督

    县门下吏名。北齐置于京县,见《隋书·百官志中》,即汉代县门下游徼之职。参见“县门下游徼”。

  • 贱臣

    1、出身微贱的大臣。《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申不害者,京人也,故郑之贱臣。”2、臣子对帝王的谦称。《战国策·赵策二·王立周绍为傅》:“周绍曰:王失论矣,非贱臣所敢任也。”

  • 中军

    ① 春秋晋国僖侯时“司徒”之改称。以僖侯名司徒,故以避讳改称。②官名。中军将军的简称。此外,尚有“中军元帅”、“中军都督”、“中军都将”,亦有省称为此者。明朝嘉靖二十九年(1550),京营三大营之五军

  • 太官汤官丞

    官名,汉置,为太官令的佐官,属少府,掌酒。《后汉书·百官三》:“太官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御饮食。左丞、甘丞、汤官丞、果丞各一人。本注曰:左丞主饮食,甘丞主膳具。汤官丞主酒。果丞主果。”

  • 任用官员的通称。唐制有册授、制授、敕授等区别。

  • 景奇尼哈番

    即“精奇尼哈番”。

  • 列王

    爵级名称。太平天国后期滥封王爵,封王而不定王号者为五等王,概称列王。《黄文英自述》:“那五等王一概都叫列王。”

  • 盐池四面监

    ①官署合称。即隋朝盐池总监所管东、西、南、北面等四监,各置监、副监及丞。②官名合称。即隋朝盐池总监所管东、西、南、北面等四监长官,视正八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