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门局
官署名。隋朝太子门下坊置,设大夫二员为长官,掌东宫门籍,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宫门大夫为宫门监。唐朝沿置,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宫门监为郎,仍置二员,隶左春坊,又置丞二员。掌东宫宫门管钥; 另有门仆百员。北宋初存其官名而无职司。辽朝东宫左春坊置,设宫门郎。
官署名。隋始置,属门下坊。设门大夫二人,炀帝时改为宫门监。唐沿置,属左春坊,设宫门郎二人,从六品下;掌内外宫门管钥之事。下设丞二人,门仆一百三十人。辽于左春坊亦置宫门局,设宫门郎,属南面宫。
官署名。隋朝太子门下坊置,设大夫二员为长官,掌东宫门籍,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宫门大夫为宫门监。唐朝沿置,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宫门监为郎,仍置二员,隶左春坊,又置丞二员。掌东宫宫门管钥; 另有门仆百员。北宋初存其官名而无职司。辽朝东宫左春坊置,设宫门郎。
官署名。隋始置,属门下坊。设门大夫二人,炀帝时改为宫门监。唐沿置,属左春坊,设宫门郎二人,从六品下;掌内外宫门管钥之事。下设丞二人,门仆一百三十人。辽于左春坊亦置宫门局,设宫门郎,属南面宫。
官名。北魏置。指在正员之外添授的谏议大夫。前废帝普泰元年(531),诏此职得俸而不给力,老合外选者,依常格,其未老欲外选者,听解此职。朔望入朝,若正员有缺,随才进补。
官名。辽朝北面官。圣宗统和四年(986)置先离闼览官六员,领于骨里、女直、迪烈于等诸部人之隶宫籍者。
官名。北魏置。《南齐书·魏虏传》:“诸州乘驿人为咸真。”此系南朝人对北魏鲜卑语官名的音译。
官名。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置,员二人。三年,罢大理寺右治狱,于户部置推勘检法官,推治在京官署有关钱谷之事,增置二人以佐之。绍圣元年(1094)罢,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复置。南宋改称户部干
见“巡抚大使”。
官名。三国吴孙权黄武(222—229)中置。鄱阳太守周鲂讨擒鄱阳大帅彭绮,加此。见《三国志·周鲂传》。官名,三国吴置,掌领兵作战,位低于将军。《三国志·吴书·周鲂传》:“黄武中,鄱阳大帅彭绮作乱,攻没
官名,汉置,属大司农,为科曹的副长官。《汉书·肖望之传》:“朋与大司农史李宫俱待诏,堪独白宫为黄门郎。”官名。为西汉大司农的低级属官。《汉书·萧望之传》有大司农史李宫。
官名。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 (739) 内侍省太子内坊局置,五人,从八品下,与导客舍人共掌序导宾客之事。
蒙古语,意为“司膳”、“厨师”。蒙、元怯薛执事名。又译宝儿赤、卜儿赤、博儿赤、保兀儿赤、保儿赤。掌宫廷烹饪与宴饮。
官名。北齐太府寺大局长官, 属诸冶西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