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宣徽南院

宣徽南院

官署名。唐朝后期宣徽院分南、北两院,各设厅事,各置使一员,以中官充任。五代迄宋,改用士人。宋朝用以安置罢政之勋旧大臣,与北院通掌总领内诸司及三班内侍之名籍,郊祀、朝会、宴享供帐之仪,应内外进奉,悉检视名物,用其印;其吏有都勾押官、勾押官各一员,前行三员,后行十二员,分掌四案: 兵案、骑案、仓案、胄案。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罢,其职事分隶省、寺,而使号犹存。哲宗元祐三年(1088)复置,绍圣三年(1096)复罢。南宋不复置。辽太宗会同元年(938)置,掌南院御前祗应之事,设南院宣徽使、知南院宣徽事、南院宣徽副使、同知南院宣徽事,为北面朝官。西夏毅宗置,又称南宣徽院,属次等司,有南宣徽院使,汉官。参见“宣徽院”。

猜你喜欢

  • 太子司藏令

    官名。北齐置,太子司藏署长官,从九品上。隋、唐沿置。隋正九品,唐从八品下。

  • 司空公

    “司空”的尊称《尚书大传》: “天子三公,一曰司徒公,二曰司马公,三曰司空公。”参见“司空”。官名,汉置,汉朝司空为三公之一,故又称司空为司空公,掌水土等事。《后汉书·百官一》:“司空,公一人。本注曰

  • 监察院院长

    官名。国民党政府设置,员额一人,为监察院的长官。其职权有四:一、综理全院事务;二、提请国民政府主席任免所属官吏;三、任监察会议的主席;四、国民政府发布有关监察院主管事项的命令须由院长副署。

  • 上军校尉

    官名。东汉中平五年(188)初置,西园八校尉之一。灵帝以小黄门蹇硕任之,统余七校尉。官名,灵帝初置,为西园八校尉之一,掌屯卫兵,是仅次于将军的武官。《后汉书·孝灵帝纪》:“上军校尉蹇硕下狱死。”参看“

  • 前侍伯中大夫

    官名。北周置。领所统禁军,负侍卫之责。武帝宣政元年 (578),苏慈自开府仪同大将军迁此。正五命。见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四○九《苏慈墓志》。官名。北周设前侍伯、左侍伯、右侍伯诸中大夫,均为正

  • 署司弓

    见“副司弓”。

  • 乐部尚书

    官名。北魏初期设,《文献通考·职官六》说:“掌伎乐及角使伍伯。”亦即掌奏乐演技之事。

  • 东园匠丞

    官名,汉置,属少府,为东园匠令之副,佐令掌制陵墓内用器物和供应。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参看“东园匠令”条。

  • 北面部族官

    辽朝北面官类名。为专门管理各部族的官衙。除五院、六院、乙室、奚四大部族设有王府,其他小部族则各设有节度使司、详稳司,前者总领本部事,后者统领军马。

  • 同知集贤院

    官名。金代集贤院设此官,从五品,位在知集贤院(从四品)之下,与其共掌集贤院之政。下有司议官若干人,正八品,咨议官若干人,正九品。见《金史·百官二·集贤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