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博士
学官名。西晋武帝咸宁 (275—280) 中立国子学,置一员,以教授生徒儒学,取履行清淳、通明典义者为之,若散骑常侍、中书侍郎、太子中庶子以上,乃得召试,并应对殿堂,备咨询顾问,隶国子祭酒。地位高于太学博士。南朝宋不置学,亦常置二员。南齐高帝建元四年 (482)置国学,设二员,位比中书郎。梁国学沿置,位九班。陈四品、秩千石。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定为从五品上,二十三年升为五品上。北齐国子寺国子学置五员,五品。隋朝国子寺国子学置五员,正五品上,文帝仁寿元年 (601)罢,唯置太学博士,炀帝大业三年 (607)改置国子监,国子学置一员,正五品。唐朝国子监国子学置五员,正五品上,掌教三品以上及国公子孙、从二品以上曾孙为学生者,分掌《周礼》、《仪礼》、《礼记》、《毛诗》、《春秋左氏传》五经,求仕者上于监。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宣业,咸亨元年 (670)复旧。北宋初为五品寄禄官,神宗元丰 (1078—1035) 改制罢,徽宗大观元年 (1107) 复置四员; 南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改置二员,正八品。辽朝国子监国子学置。金朝国子监国子学置二员,正七品,分掌教授生员,考艺课,章宗明昌二年 (1191) 添女真一员,泰和四年(1204)减,卫绍王完颜永济大安二年 (1210) 并罢。元朝集贤院国子学置二员,正七品,掌教授生徒、考较儒人著述、教官所业文字; 蒙古国子监亦置二员,正七品,掌教习诸生,于随朝百官、怯薛台、蒙古、汉儿官员家,选子弟俊秀者入学。元末乙己 (1365) 朱元璋置国子学而设,吴元年 (1367) 定制,置一员,正七品,明洪武十五年 (1382) 改置“五经博士”。
学官名。晋武帝咸宁四年(公元278年)始立国子博士,限取履行清淳,通明经义者担任,如散骑常侍、中书侍郎、太子中庶子以上,乃得召试。其职掌除教授国子学生学业之外,并且备政治咨询及参与祭典的顾问。南北朝于国子学中沿置。隋唐以后,国子学隶国子监,国子博士为国子学授业的最高学官。参见“国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