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善后会议

善后会议

北洋政府时期违反《临时约法》的非法议会之一。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十月,冯玉祥秘密回师北京,举行反直系军阀的武装政变,囚禁了总统曹锟,推倒了国务总理颜惠卿,并驱逐溥仪出故宫。北京政变以后,冯玉祥电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大计,并将自己的军队改称国民军,表示倾向革命;同时又和张作霖一起请皖系大实力派段祺瑞出山,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段、张都热衷于推行独裁统治,与冯的政见不同,于是就排挤冯玉祥。段、张为了掩饰其独裁统治,骗取人民的支持,并企图拉拢和软化孙中山,表示欢迎孙中山北上。孙中山决定北上时,于此年十一月十日以中国国民党总理的名义发表宣言,主张召开国民会议解决国是,并先召开预备会议。十二月三十一日孙中山抵达北京,段祺瑞则已于十一月二十一日就临时执政职,并在通电中主张在一个月内召集善后会议,三个月内召集国民代表会议,与孙中山的主张相违背。十二月二日临时执政府的国务会议通过《善后会议条例》,不顾孙中山是否赞成,就于二十四日公布,三十日复通电各方召集会员。次年二月一日孙中山正在重病之中,善后会议居然开幕。善后会议的会员共一百六十六人,分为四类:一、有大勋劳于国家的(只有孙中山和黎元洪两人);二、讨伐贿选、制止内乱各军最高首领;三、各省区及蒙、藏、青海军民长官;四、有特殊资望、学术、经验,由临时执政聘请或派充的,不得超过三十人,前三项会员不能出席时,可派全权代表参加。会员中绝大多数全是实力派,善后会议的实质就是打垮了直系军阀以后的权力分配会议。主要议决下列各事项:一、国民代表会议的组织方法;二、关于改革军制事项;三、关于整理财政事项;四、临时执政交议事项。其议决案,咨由临时执政执行。设议长、副议长各一人,由会员互选。会内设秘书厅,秘书长由临时执政派充,主持厅务;并得就应行议决的事项设置专门委员会,审查交议各案,并得出席大会报告或陈述意见。委员人选由临时执政聘请或派充。善后会议的开会和闭会均由临时执政决定。会期预定一个月,必要时得延长二十日。实际上第一次大会于四月二十一日结束。此后并未召开过全体会议。

猜你喜欢

  • 提点山陵

    官名。金代置,见“诸陵署令丞”。

  • 大且渠

    官名,西汉时匈奴设此官,属二十四长,位在当户下,分左右。《汉书·匈奴传上》:“左大且怨望……欲与汉和亲,左大且渠心害其事。”

  • 督理街道厅

    官署名。参见“督理街道衙门”。

  • 太师牺仲

    官名,王莽置。《汉书·王莽传》:“遣太师牺仲景尚、更始将军护军王党将兵击青、徐,国师和仲曹放助郭兴击句町。”“是月,赤眉杀太师牺仲景尚。”

  • 规运提点所

    官署名。元朝置。秩正五品。顺帝至元六年(1340),改原属太禧宗禋院之会福、崇祥、隆禧、寿福四总管府及隆祥使司为规运提点所,又增设万宁提点所,均隶宣政院。

  • 总爷

    清朝绿营兵对军官守备之尊称。

  • 直閤(阁)将军

    官名。梁、陈、北魏、北齐、北周、隋都设此官。掌领兵宿卫宫殿。见《隋书·百官上、中、下》、《魏书·官氏志》。閤,也写作“阁”,义同。

  • 打牲乌拉处

    见“打牲乌拉衙门”。官署名。清代在吉林松花江乌拉地方设置,掌采捕及屯庄之事。以总管一人为主官,翼长二人佐之;下设委署翼长、骁骑校、委署骁骑校、委署章京、委官、笔帖式、仓官、委署笔帖式,分掌采东珠、松子

  • 监军侍御史

    官名。北魏置,即侍御史之受命随军出征者,负有监察将帅之责。奚斤追击大夏赫连昌时,安颉以内侍长为此职,随其出征。

  • 军人监狱

    监狱类名。国民党政府规定,监禁被判处徒刑和拘役的陆海空军人及视同军人而设的专门监狱称为军人监狱。但实际监禁者也不全系军人。不过其羁押人犯以男性为限,女犯则寄禁于普通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