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面财赋官
辽朝职官类名。属南面官,主要为钱帛、转运等官署、官员。有长春、辽西、平州三路钱帛司,各设都点检总其事; 又有诸转运使司、如奉圣、蔚、应、朔、保、西山等州,在山西路还设有都转运使司,各设转运使、副使、同知转运使、转运判官。
辽朝职官类名。属南面官,主要为钱帛、转运等官署、官员。有长春、辽西、平州三路钱帛司,各设都点检总其事; 又有诸转运使司、如奉圣、蔚、应、朔、保、西山等州,在山西路还设有都转运使司,各设转运使、副使、同知转运使、转运判官。
官署名。北宋初置,设武德使、副使为正、副长官,掌皇城出入管篇木契及亲从官、亲事官名籍,并以武德卒潜察臣民动静。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改为皇城司,使名亦改。
官名。西晋置。典田猎及马、牛的牧养等事务,属太仆卿,位在典虞都尉之下。官名。为典虞都尉的佐官,晋设。
军名。隋大业九年(公元613年)置,为从驾禁军,选诸军中之骁勇果敢者充任,因以骁果为名。由左右备身府中的折冲郎将、果毅郎将统领之。骁果的组织训练机构有左右雄武府,相当于府兵的鹰扬府,置雄武郎将以领之,
官署名。元朝地方监察机构,由提刑按察司改立,为江南十道监司之一。
官名。即“司士参军事”。
见“十三衙门”。
官署名。辽朝北面官,不常置,总领西北路军事。
官名。麴氏高昌国民部长官。职掌同尚书。参见“民部”。
学官名。宋朝国子学及各类学校都分斋教学,每斋约三十人,设斋长一人,负责表率本斋学生,凡违规矩者,依斋规五等罚纠之,并每月考斋生行艺,记著于籍。宋学校职事名。宋代各类学校都分斋教学,每斋学生约三十人,置
官名。辽朝北面官,统领延昌宫军民之政,延昌宫长官。下设副使、太师、太保、侍中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