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南司

南司

① 御史中丞别称。南北朝时称御史台为南台,御史中丞为台中长官,故名。《宋书·江淹传》:“以本官兼御史中丞,时明帝作相,因谓淹曰: “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宽猛能折衷; 今为南司,足以震惊百僚。”② 唐朝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通称。时三省共议国政,其署皆设在宫禁南,故名。亦称“南衙”。《旧唐书·宋申锡传》: “谋反者适宋申锡耳,何不召南司令议? ”


1、指御史中丞。南北朝时御史台在尚书省南,称南台,御史中丞是御史台的长官,称其为南司。《通典·职官六·中丞》:“自齐梁皆谓中丞为南司。”《梁书·江淹传》明帝谓江淹曰:“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宽猛能折衷;今为南司,足以震肃百僚。”

2、指宰相官署。唐朝以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共议国政,为宰相职务,三省皆在大内南面,所以叫南司,又叫南衙。《旧唐书·宋申锡传》:“谋反者适宋申锡耳,何不召南司会议?”

猜你喜欢

  • 伊循都尉

    官名。西汉置。主伊循屯田。伊循城处西域鄯善(楼兰)国,其地肥美。昭帝元凤四年(前77)应其国王尉屠耆之请,遣司马一人,吏士四十人,田伊循以镇抚之。其后更置都尉。官名,西汉置,掌伊循屯田事务。昭帝元凤四

  • 县工房

    清代县衙内部科房之一,设经承,掌理河道、水利及其他工程事项。

  • 朱批奏折

    文书名。即经皇帝批示过的奏折。

  • 官里

    1、官府。2、皇上、天子。《元曲选·金钱记》:“谁不知开元官里好奢华,眼见的翠盘香冷霓裳罢。”周密《武林旧事·乾淳奉亲》:“自此官里知太上圣意不欲频出劳人。”

  • 浙东海右道提刑按察司

    官署名。元朝置。掌地方监察。设于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置司绍兴府,监治婺州、绍兴、庆元、建德、衢州等路。二十六年,移司于婺州路(今浙江金华)。二十八年,改肃政廉访司。

  • 乌林大

    满语官名。汉译为“司库”。

  • 司匡上士、中士

    官名。《周礼》夏官有匡人中士四人,掌以法则匡正诸侯。北周依《周礼》之制置司匡上士,正三命;司匡中士,正二命。属秋官府蕃部中大夫。

  • 南京官

    明朝南京各衙署官吏的总称。永乐十八年(1420)迁都北京后,原南京的各官署官员仍存,于官职前加“南京”字。洪熙元年(1425)后曾去“南京”字,仍以南京为京师,并补置其缺置的部分官署官员。正统六年(1

  • 运粮万户府

    官署名。元至元二十年置,掌每岁从海道运粮供给大都(今北京)。其官有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并正三品,副万户四员,从三品。还有经历、知事、照磨、镇抚等。见《元史·百官七·海道运粮万户府》。

  • 隆镇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官署名。为元朝侍卫亲军指挥机构。秩正三品。仁宗皇庆元年 (1312),由隆镇上万户府改立。军士来自唐兀、贵赤、西域、钦察、阿速等色目卫军,亦包括部分汉军和哈刺鲁军。掌屯守大都围周各隘口。置都指挥使三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