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道肃政按察司
明建文 (1399—1402) 时,改原浙江、四川、山东、河南、北平、陕西、山西、江西、广东、广西、福建、湖广、云南十三道提刑按察司为肃政按察司,仍各理一省刑名按劾之事。成祖初复旧制。
明建文 (1399—1402) 时,改原浙江、四川、山东、河南、北平、陕西、山西、江西、广东、广西、福建、湖广、云南十三道提刑按察司为肃政按察司,仍各理一省刑名按劾之事。成祖初复旧制。
官名。北魏置。《魏书·官氏志》: “以伺察者为候官,谓之白鹭,取其延颈远望。”职掌参见“候官”。官名。北魏时管伺察候望的官员。《魏书·官氏志》:“(道武帝拓跋珪)制定官号……皆拟远古云鸟之义……以伺察
官制用语。宋朝官员因公事向御史台禀报,称禀台。
官名。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始置,掌开封府学钱粮之事。官名。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置,掌府学钱粮之事。
①次一等,第二。如“亚大夫”、“亚卿”。② 武官。殷朝始置,西周沿置。《库方二氏所藏甲骨》第一○二八片:“贞亚㽙保王, 亡不若, 一月。”《尚书·周书·酒诰》:“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
官署名。简称行台、外台。元朝置,秩从一品,御史台分司机构,设官、品秩、职掌同于御史台,置于江南与陕西。参见“江南诸道行御史台”、“陕西诸道行御史台”。官署名。元至正十六年置,其长官为御史大夫,掌监所属
官名。突厥——蒙古语,意为“通事”,即译员。元朝官衙多设怯里马赤,掌译写通问。吏员名。突厥——蒙古语,意为“通事”,即译员。元代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为沟通语言,衙署中多设此官。中书省置怯里马赤四人,其
见“大宗正司”。官名。宋置,为大宗正司的主官,见“大宗正司”。
官名。即中尚令。
官署名。清朝湖北之铸钱局。顺治七年(1650)置局,雍正七年(1724)改今名。设监铸官一人,以武昌府同知充任。掌理本省鼓铸事宜。
翻译官。《文选》南齐王元长(融)《曲水诗序》:“匦牍相寻,鞮译无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