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前行

前行

指吏部、兵部。唐、宋尚书省六部分前行、中行、后行三部,以吏部、兵部为前行。


(1)唐代的六部分为三行,吏部与兵部为前行,户部与刑部为中行,礼部与工部为后行。各部官员的升转是按这个顺序,由后行、中行到前行依次而进的,所以担任某部的官职并不等于熟识该部的业务,而只是表示资格、身份。宋承唐制,一般常调即以三行为序,后行转中行,中行转前行。这就是宋代元丰改制前六部的官只作为官阶,而差遣才是其实职的由来。(2)表示吏员地位的名称。①宋代内侍分前行与后行,其地位低于行首。②同一吏职有以前后行相区别者,如宋代三司开拆官、孔目官,县役手分,均分前行、后行;金代漕运司所属孔目官亦分前后行各一人。③宋代一些官署中的吏员有前后行之分,如《宋史·职官九》“流外出官法”载,开封府“诸司行首、前行出借职。”有前行,当亦有后行,惟此处因其不出官,故未提及。

猜你喜欢

  • 十王宅使

    使职名。唐玄宗开元 (713—741) 中置,以宦官充任,掌皇子十王 (庆、忠、棣、鄂、荣、仪、台、颍、永、济) 所居内宅事。

  • 儒学训导

    学官名。明清两朝的府学、州学、县学都设此官,其责任为帮助教授或学正或教谕教诲所属生徒。见《明史·职官四·儒学》、《清史稿·职官三·儒学》。

  • 信炮总管

    官名。清朝八旗步军营之职官。额设一人,满缺。掌白塔信炮之鸣放事。若有警,得旨后则鸣炮。九门之炮闻声即应。官兵闻炮则集合候旨。总管下设监守信炮官、领催、炮手等。官名。清制,在京城白塔山设信炮五位,内九门

  • 天章阁侍讲

    官名。宋仁宗景祐四年 (1037) 置,掌侍从备顾问。官名,宋仁宗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置,备侍从顾问。见《宋史·职官二》,参看“天章阁学士”条。

  • 司罇彝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 仿《周礼》司罇彝置,北周沿置。春官府典祀中大夫属官,掌祭祀时罇、彝等礼器的安排,下设司罇彝下士以佐其职。北周宣帝时,在后宫有时亦用罇彝等宗庙礼器饮食。正二命。隋文帝开皇

  • 市署丞

    官名。南朝梁、陈置,隶太官令。流外三品蕴位。

  • 县民政长

    辛亥革命时县的行政首长。见“县司令”。

  • 兵备札萨克

    见“札萨克”。

  • 内阁收发红本处

    清代内阁内部机构。乾隆嘉庆间设立,又称红本处或收本房。专掌收发红本。题本用红笔批写谕旨,凡批示过的题本称为红本,交由红本处每日发给六科传抄,年终缴回汇集,贮入红本库。本处职官由大学士在满、汉中书内派委

  • 俳长

    官名。清朝礼部教坊司之属官。分掌殿廷朝会乐律及舞仪之事。顺治元年 (1644) 设,初二十人,后改无定员。皆未入流。雍正七年 (1729) 裁。明至清初教坊司所属俳优的领班。见“和声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