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列侯

列侯

爵名。战国时楚、秦等国皆置。秦称彻侯,为二十等爵最高一级。汉朝沿置,因避武帝讳,故曰通侯、列侯。为最高爵位,金印紫绶。秦及汉初多以军功封授。自武帝时丞相公孙弘封平津侯始,丞相亦得封侯。诸侯王推恩分封子弟,亦称列侯。又有以外戚和恩泽封侯者。西汉食邑多者万户,少者数百,皆为县侯。奉朝请在长安者位次三公。东汉又有都乡侯、乡侯、都亭侯、亭侯等。后世亦为诸侯泛称。列侯享有政治、经济等种种特权。


爵名,为秦汉二十级爵的第二十级。原名彻侯,后避汉武帝刘彻讳,改曰列侯,又名通侯,金印紫绶,用来奖赏有功之臣。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食亭,得臣其所食吏民。武帝元朔二年,令诸王可推恩其子,可把国土分给众子,国家为其加封为列侯。旧列侯奉朝请在长安者,位次三公。中兴以后,唯以功德赐位特进者,位次车骑将军;赐位朝侯者,位次五校尉;赐位侍祠侯者,位次大夫。列侯所食国之令、长曰相,其属官有家丞、门大夫、庶子。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爵》、《后汉书·百官志五·列侯》。

猜你喜欢

  • 小行入

    官名。大行人属官。《周礼·秋官》有此官,“下大夫四人”。“掌邦国宾客之礼籍,以待四方之使者。令诸侯春入贡,秋献功,王亲受之。各以其国之籍礼之。”

  • 管内押蕃落使

    见“都知蕃落使”。

  • 讲《易》祭酒

    学官名,西汉末年王莽置,位上卿,掌讲授《易经》,长安国由曾任此职。见《汉书·王莽传中》。参看“讲书祭酒”条。

  • 增生

    明清学校生员。即“增广生员”明清时生员名目之一,即增广生员的简称,原意是在定额以外录取入学者,其地位次于廪生。参见“廪生”。

  • 三公大夫

    官名,王莽置,为九卿属官,分掌中都官职。《汉书·王莽传》:“置大司马司允,大司徒司直,大司空司若,位皆孤卿。更名大司农曰羲和,后更为纳言,大理曰作士,太常曰秩宗,大鸿胪曰典乐,少府曰共工,水衡都尉曰予

  • 属国都尉

    官名。即管理属国事务的行政长官。西汉武帝元狩三年(前120)置五属国于西北边郡,安置内附匈奴族,沿其旧俗,置匈奴官号,而设都尉主之,掌民政军事,兼负戍卫边塞之责,秩比二千石。属官有丞、候、千人等。初隶

  • 水部侍郎

    官名。魏晋南北朝尚书水部曹长官称郎,其资深者可转侍郎。隋初定名侍郎,正六品,文帝开皇三年(583)加为从五品,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名水部郎。官名,隋置,属工部尚书;唐改称水部郎中,掌沟渠津梁舟船运

  • 将作掾

    官名。职掌营造。汉朝《三公山碑》有郡将作掾。官名,汉置,为郡佐吏,位在将作史上,主土木工程及徒役。后世无闻。见汉朝《三公山碑》。

  • 黄藏署令

    官名。即黄藏令。

  • 资政院协理

    官名。清末资政院高级筹办官员,正二品。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1909)置。四人,特简。掌协理资政院开办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