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殿崇班
官名。宋太宗淳化二年(991) 置,为武臣阶官,七品。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改为正八品。徽宗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臣阶官名,改为修武郎。
宋初武臣本官阶。淳化二年(公元991年)置,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易以武阶官之名,称修武郎。
官名。宋太宗淳化二年(991) 置,为武臣阶官,七品。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改为正八品。徽宗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臣阶官名,改为修武郎。
宋初武臣本官阶。淳化二年(公元991年)置,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易以武阶官之名,称修武郎。
官名。唐朝陪都太原名誉长官。玄宗开元十一年 (723) 并州牧改置,一员,从二品,以亲王为之,实际上常以北都尹领州事。官名。唐置,即“太原牧”,见该条。
官署名。隋始置,为兵部四司之一。司的长官隋初称为侍郎,以员外郎为佐官。炀帝时改为郎与承务郎。唐沿置,以郎中、员外郎为正副主官。都官郎中一人,从五品上; 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掌俘隶簿录,给衣粮医药,而
南宋候补太学生、国子生、武学生简称。孝宗乾道二年(1166),准许在朝清要官牒送期亲子弟充待补国子生。其后,太学正式实行待补法,各州解试落第人百人取三或取六,留为待补太学生。
官名,汉三公府置清诏掾,掌奉命出使某地察举诏书指定的事。在府称清诏掾,出使时称清诏使。《风俗通》:“汝南周勃辟太尉清诏,使荆州。”《后汉书·范滂传》:“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
指魏晋南北朝时期控制朝政,作称帝准备的权臣的府署。《南齐书·谢眺传》: “高宗辅政,以眺为骠骑谘议,领记室,掌霸府文笔”。即指南齐明帝萧鸾即位前的鸾骑大将军府。
官署名。元朝初置于宪宗二年(1252),后罢。世祖中统二年(1262)复设,以汪古部人马月合乃为都转运使,周锴为副使,负责转运各路宣抚司征集的武器、马匹、粮草、铠甲等。次年改为漕运所。
参见“小载师下大夫”。
官名。东汉置,属卫尉,员一人,领员吏六人,卫士四十人,警卫皇宫东门。官名,东汉置,属卫尉,掌守护皇宫东门,有吏员六人,卫士四十人。见《后汉书·百官二·卫尉》。
北洋政府时期临时执政府的内部机构。办理府内总务,职官设置不详。
官名,即中宫尚书,为皇后官,属大长秋,俸六百石,员五人,掌宫中文书。《汉书·石显传》:“(石显)少坐法腐刑,为中黄门,以选为中尚书。”参看《后汉书·百官志四·中宫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