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内侍

内侍

官名。北魏为内官,即侍从宫禁的亲近官员,多由亲贵子弟充任。《魏书·陆俟传》:“太宗践祚,拜侍郎,迁内侍,袭爵关内侯。”隋朝为内侍省长官,用宦者,置二员,从四品上;炀帝大业三年 (607) 改长秋令,用士人。唐高祖武德四年 (621) 复为内侍省长官,员四人,从四品上; 玄宗天宝十三载 (754) 置内侍监为长官,改内侍为少监,后另置内侍四员,与少监同为内侍省次官,皆以宦者为之。宋朝以后为宦官统称。


官名,汉置,给事宫中。《汉书·金日碑传赞》:“七世内侍,何其盛也。”隋初置内侍省,领内侍、内常侍、内给事、内谒者、内寺伯等官;内侍为之长,掌在内侍奉、宣传诏令。见《隋书·百官下·内侍省》。唐代内侍省长官为监,掌内侍奉,宣制令;少监和内侍为之贰。见《新唐书·百官二·内侍省》。宋代有内侍省和入内内侍省,二省都有内东头供奉官、内西头供奉官、内侍殿头、内侍高品、内侍高班、内侍黄门。见《宋史·职官六·入内内侍省、内侍省》。

猜你喜欢

  • 儒士

    吏名。清朝京吏之一。清制,京吏有三: 供事、经承、儒士。儒士只设于礼部。例由经承转补,食粮三年,用府检校、典史。详见“吏”。

  • 州军府功曹督护

    官名。《隋书·百官志上》记梁代庶姓持节府有功曹督护,不登一班。其地位与参军督护相似,似为设于阁内以司伺察之职者。参见“参军督护”。

  • 大宗正

    ① 即 “宗正卿” 的别称。《晋书·司马宗传》: “(虞) 胤为大宗正。”《虞胤传》则称“徙胤为宗正卿”。②官署名称。北齐有“大宗正寺”,宋有“大宗正司”,金、元有“大宗正府”,详见各条。

  • 长安市令

    官名。西汉置,属京兆尹,秩比千石,东、西两市均设,主管市政及城内商业贸易。新莽以长安为常安,东、西市令为五均司市师,东市称京,西市称畿东汉仍置,减为六百石。官名。西汉在长安设市令,属京兆尹,秩比千石,

  • 录遗

    清代科举之制,凡生员参加科试、录科未取,或未参加科试录科者,在乡试前再行补考一次,称为录遗,意为录取遗才,及格才可以参加乡试。清代录遗考试一切从宽,几乎没有不准考试的。

  • 驰义将军

    官名。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一班,拟电威将军等号,大通三年(529)定制后,改拟武猛将军等号。

  • 掌圃中士、下士

    官名。《周礼》地官之属有场人下士二人,管理农圃以种植瓜果菜蔬。北周依《周礼》置掌圃中士,正二命;掌圃下士,正一命。属地官府虞部下大夫。

  • 开封府狱

    监狱名。宋置,受命于皇帝,拘禁诏狱案犯及京师案犯,兼有中央监狱与地方监狱的双重性质。

  • 立法院编译处长

    官名。国民党政府设置,见“立法院编译处”。

  • 归正人

    官场用语。南宋初,流落金朝人来归,称为归正人。有官人归正,即恢复原有官职,多注授不厘务差遣。士人归正,许于所在州军入学就读或赴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