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
官制用语,即罢免官员职务。《汉书·文帝纪》:“遂免丞相勃,遣就国。”北魏免官者三年后降一阶叙用; 才优擢受者,不拘此限。后世沿用,制度或有不同。
免去官职。(1)任满免职。官员任满,免去原职,另任他职,此种免职,不含惩罚意味。(2)惩戒型免职。凡官员在职无政绩,或能力太差不能继续担任原职者, 则免去其职。此种免职,含有惩戒之意。唐制,免官者须三年后始得录用, 再用时降原有官品二级。(3)连坐型免职。凡官员因察举不实,或因亲友犯法而被免官者,属于连坐型免职,史书中多称之为“坐免”。
官制用语,即罢免官员职务。《汉书·文帝纪》:“遂免丞相勃,遣就国。”北魏免官者三年后降一阶叙用; 才优擢受者,不拘此限。后世沿用,制度或有不同。
免去官职。(1)任满免职。官员任满,免去原职,另任他职,此种免职,不含惩罚意味。(2)惩戒型免职。凡官员在职无政绩,或能力太差不能继续担任原职者, 则免去其职。此种免职,含有惩戒之意。唐制,免官者须三年后始得录用, 再用时降原有官品二级。(3)连坐型免职。凡官员因察举不实,或因亲友犯法而被免官者,属于连坐型免职,史书中多称之为“坐免”。
官名。唐文宗开成元年(836) 改王府侍读置,宣宗大中元年(847) 复为侍读。
官名。北魏置,北周沿之。《北齐书·莫多娄贷文传》: “(安定王)中兴(531—532)初,(莫多娄贷文)除伏波将军、武贲中郎将,虞候大都督”。官名。北齐、北周均置,掌督兵马纠察盗贼。见《历代职官简释·
1、王名。商、周时国君称王,如纣王、幽王、文王、武王等。战国时诸侯国国君称王,如秦王、赵王、魏王、韩王、楚王、齐王等。到秦末楚汉相争时,臣下对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皆称大王。《史记·项羽本纪》:“今沛公
官名。东汉置,秩六百石,为长公主属官,主管公主府中膳食之事。
官名。突厥领兵官,登利可汗从父曾任此职。典掌东厢之兵,皆精劲之属,号左杀。又称东杀。
官名。属“国民政府文官处”,见该条。
科举考试出题的方法之一。考官拟经义题时,从六经中摘取上下不相连贯而大旨相近的几节经文合为一题,称为“关题”。考官对此种出题法常有不同意见,宋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后时用时停,嘉定十五年(公元12
官名。清朝设此官,掌库藏出纳等。《清史稿·职官一·管理三库大臣》:“管理三库大臣,满、汉各一人,掌库藏出纳,月会岁要,覈实以闻。其属:档房主事一人,银、缎匹、颜料三库郎中各一人、员外郎各二人、司库五人
清制,凡遇典礼及朝会期,文武百官按品级分班,各依位行礼,称班位。官员上朝时列班的位次。汉制依本秩而定、当时的秩即表示官员地位的高低。魏晋以后,班位在原则上均依本品而定。至隋炀帝时规定,班位以品的高下为
官名。清朝侍卫处之次长官,仅次于领侍卫内大臣。顺治元年(1644)设,武职从一品。额定六员,镶黄、正黄、正白旗各二人,由散秩大臣、都统、护军统领、前锋统领、满大学士,尚书内特简。协助领侍卫内大臣,掌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