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光禄勋

光禄勋

官名。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郎中令置。秩中二千石,位列九卿。虽不如郎中令亲近,但职司范围更加扩大,地位显要。职掌宫殿门户宿卫,兼侍从皇帝左右,宫中宿卫、侍从、传达诸官如大夫、郎官、谒者等皆属之。兼典期门(虎贲)、羽林诸禁卫军。官署设宫禁中,宫内设狱,称光禄外部。属官众多,机构庞大,有丞、掾、主事、主簿等,领诸大夫,五官、左、右中郎将,郎中车、户、骑三将,期门仆射、羽林中郎将、诸郎署长等。新莽改名司中。东汉复旧,职司机构有所变动,以掌宫殿门户宿卫为主,罢郎中三将,五官、左、右三中郎将署,分领中郎、侍郎、郎中,名义上备宿卫,实为后备官员储备之所。虎贲、羽林中郎将、羽林左右监仍领禁军,掌宿卫侍从。职掌顾问参议的大夫、掌传达招待的谒者及骑、奉车、驸马三都尉名义上隶属之。两汉郎官为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故光禄勋对简选官吏负有重要责任。魏晋南北朝沿置,掌宫殿门户名籍,外官遭劾禁入宫省,则通知光禄勋废止门籍。其官署出居宫禁之外,五官、左、右中郎将虽存,其署已罢,无选举之任;禁卫军改由中领军典掌,虎贲、羽林渐为侍从武官之职,无宿卫之责;大夫、谒者、三都尉与光禄勋亦无隶属关系。魏、晋三品。西晋兼掌原属少府的一部分宫廷供御事务,领虎贲中郎将、羽林郎将、冗从仆射、羽林左监、五官左右中郎将,东园匠、太官、御府、守宫、黄门、掖庭、清商、华林园、暴室等令。东晋哀帝兴宁二年(364)省并司徒,孝武帝宁康元年(373)复置。南朝其所领武官悉属中领军,太官、御府、清商等宫廷供御官署改隶门下省、尚书省、太常、少府、大长秋等官府,诸大夫名义上仍隶之,职任愈轻。宋仍三品。梁改名“光禄卿”,或亦沿称旧名。北魏仍置,兼掌供应百官膳食,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一品下,二十三年定为三品。北齐改名“光禄卿”。


官名。秦称郎中令,汉因之,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勋,掌宫殿掖门户。有丞;属官有大夫、郎、谒者等。王莽改光禄勋曰司中。东汉光禄勋,卿一人,俸中二千石,掌宿卫宫殿门户,典谒署郎执戟值班,宿卫门户,考其德行而进退之。郊祭之事,掌三献。丞一人,俸比千石。属官有五官中郎将,左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光禄大夫,谒者仆射等。见《汉书·百官公卿表》、《汉书·王莽传》、《后汉书·百官志》。《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袁安传》:“顺帝初为光禄勋。”参看“光禄”条。

猜你喜欢

  • 侯爵

    爵级名,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的第二级;为秦、汉二十级爵的第十九级关内侯和二十级列侯。参看“侯”、“列侯”、“关内侯”条。

  • 太原牧

    官名。唐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建太原为陪都,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为北京;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罢北京之称,嗣又复为北京。其所在的政区,在隋为太原郡,唐初改为并州,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

  • 典妇功

    官名。《周礼》天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教导和督促后宫女官纺织。《周礼·天官》: “典妇功,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工四人,贾四人,徒二十人”,“掌妇式之法,以授嫔妇及内人女功之事赍。凡授

  • 左右金吾卫

    唐府兵十六卫中的两卫。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左右武候府为左右候卫,唐沿置,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为左右金吾卫。有上将军各一人,大将军各一人,将军各二人。掌宫中、京城巡警,烽候、道路、水草之宜

  • 庆宁宫提举司

    官署名。金朝属尚书省刑部。掌守护宫城殿位。设提举、同提举总领司事。提举秩正七品,兼龙门县令。同提举秩正八品,兼仪鸾监。官署名,金朝置,掌守护宫城殿位。其官有提举,正七品;同提举,正八品。属尚书刑部。见

  • 上谕

    文书名。清朝的下行文。指皇帝特降的命令或因臣僚奏请而下达宣示中外的命令,亦称“谕”,以别于对臣僚奏请而下达指示的“旨”。自雍正 (1723—1735) 以后,重要谕旨均由军机处草拟,经皇帝审定后颁发。

  • 解龟

    即解印、辞官。龟,指印上的龟纽,即印。解龟,喻辞官。

  • 中涓大夫

    官名。金、元内侍阶官。金二十五阶之第十一阶,秩正六品下。元十四阶第六阶,从四品。官名。金代为正六品下内侍官,元代为从四品内侍散官。见《金史·百官一·内侍》、《元史·百官七·内侍散官》。

  • 庙簿

    官名。即庙主簿。宋朝五岳、四渎、东海、南海诸庙置,以判、司、簿、尉充任,凡以财物施于庙者,皆列其名数而记于籍。

  • 电政监督

    官名。北洋政府设置,为电政管理局的长官。其后又设兼理电政监督。依照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八月二十五日公布的《兼理电政监督职务章程》规定,兼理监督由交通总长就本区内一等电报局局长中选任,办事处即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