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

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

官署名。简称侍卫马军司或马司。北宋初分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司而置,与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合称三衙,分掌全国禁军之统领,兼总厢兵,统兵官为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和侍卫亲军马军都虞候,各一员,掌禁军马军诸指挥之名籍,总其政令,侍卫扈从及大礼宿卫; 所领马军,自龙卫而下有左右四厢都指挥使,龙卫左右厢各有都指挥使; 每军有都指挥使、都虞候,每指挥有指挥使、副指挥使,每都有军使、副兵马使、十将、将、虞候、承勾、押官。南宋专掌直隶本司之军,地位与御前诸军平列,置主管侍卫马军司一人,其属有干办公事、准备差遣、点检医药饮食各一人,掌出戍建康;差主管机宜文字一人,掌马军之政令; 有巡防敕应,则纠率差拨龙卫四厢隶焉。辽朝南面官,以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掌领; 南京亦置,以马军都指挥使掌领,地位远逊于前。


官署名。北宋设置,掌马军诸指挥之名籍,凡统制、训练、番卫、戍守、迁补、赏罚之政令皆总之。设官有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各一人,所领马军,自龙卫以下左右厢又各有都指挥使。南宋时本司只辖驻扎临安府之马军。为屯驻大军之一支,后又移驻建康府。设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一人以主管之。其属有干办公事,准备差遣、点检医药饭食等员。

猜你喜欢

  • 蕃育署典署、署丞

    官名。明置,为蕃育署正副主官。见“蕃育署”。

  • 都城所受给官

    官名。见“都城所”。

  • 珍馐署署正

    官名。明清光禄寺所属机构珍馐署之长官。掌署事。明朝设一人,从六品。清朝设二人,满、汉各一人。初制,满员四品,顺治十六年(1659)改六品,康熙六年(1667)升五品,九年与汉员并定为从六品。

  • 点检侍卫亲军马步司副点检

    官名。辽朝置。南面官,点检侍卫亲军马步司副长官。

  • 皂服从事

    官名。北齐置。为州刺史属官,位在典签上。州吏名。北齐置于诸州,见《隋书·百官志中》。

  • 虞部

    官署名。①西魏文帝大统十二年(546)置为尚书省十二部之一,设郎中等官,职掌有关山泽、园囿、草木、鸟兽之政令,掌其出产、供应之节制,禁人随意采猎。西魏末至北周仿《周礼》建六官府,遂为地官府诸司之一,设

  • 捺钵

    辽中期以后的政治中心。《辽史·营卫志序》说:“有辽始大,设制尤密:居有宫卫,谓之斡鲁朵,出有行营,谓之捺钵。”辽兴宗以后捺钵逐渐形成定制,春捺钵在春州鱼儿泊捕鹅,在鸳鸯泺或混同江钩鱼;夏捺钵在永安山或

  • 行大司空事

    代行大司空职事。《后汉书·邳彤传》:“建武元年,更封灵侯,行大司空事。”大司空,掌工程建筑,详“大司空”条。

  • 乣官

    官名。辽、金置,为统领边疆乣人的官员。元朝亦置,职掌同。官类名。辽金元时代对于统治乣人的官员,总称为乣官。

  • 文书名。清朝高级官署间所使用的平行文。如在京部院之间,各部院与各省总督、巡抚、将军、都统之间,总督与巡抚之间,司道之间等相互行文均用之。文武衙门之间,如督抚与提督、巡抚、司道与总兵,布按二司与参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