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会同四译馆

会同四译馆

官署名。清朝礼部所属之机构。顺治元年 (1644) 置会同、四译二馆。会同馆隶礼部,以主客司满、汉主事提督馆事。四译馆隶翰林院,以太常寺汉员少卿兼摄馆事,立回回、缅甸、百夷、西蕃、高昌、西天、八百、暹逻八馆,以译贡使文字。乾隆十三年 (1748) 将四译馆併入礼部会同馆,遂用今称。掌理接待各国贡使之事,督治馆舍供给,晏享颁赏,翻译外国文字。设礼部郎中一人兼鸿胪寺少卿衔为主官。继又增设满洲稽察大臣二人摄馆事。下设汉大使一人,序班汉二人,通事十二人,及经承等官佐治。改八馆为西域、八夷二馆,光绪二十九年(1903)裁。


官署名。清代设此官署。负责接待国内少数民族和外国使节,以及语言文书的翻译工作。清初,会同馆与四译馆分立,会同馆掌接待少数民族和外国使节,四译馆掌语言和文书的翻译。乾隆十三年二馆合并,称会同四译馆。设满汉稽察大臣二人,提督馆事兼鸿胪寺少卿一人,掌治宾客,谕言语。汉大使一人,正九品。正教、序班汉二人,朝鲜通事官八人。见《清史稿·职官一·礼部·会同四译馆》、《历代职官表·第九表》,《清通典·职官三·礼部》。

猜你喜欢

  • 王保

    官名。三国魏王国置。员一人,六品。官名,三国魏置,掌辅佐。员一人,六品。

  • 缺科

    清代文选清吏司的内部机构。掌每月截缺后,以本月所开各缺,按数截出到班者若干人、经司议、堂议后,至选日掣签以定。设经承以办理事务。

  • 清议

    选举制度用语。①东汉指乡闾评议,主要由大族名士控制,如许邵主持的汝南月旦评等。东汉时期以察举征辟为主要仕宦途径,而清议则是察举征辟的根据。② “中正”设立后,清议成为降品的代称。《晋书·阎缵传”:“(

  • 承宣使

    官名。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改节度观察留后置,正四品,为武臣寄禄阶官。辽朝置左、右承宣使,为内侍省属官。官名。宋徽宗政和七年,改节度观察留后为承宣使,位在节度使之次,无定员,无职任,仅备武官迁移。

  • 太原府尹

    官名。太原府长官,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改并州大都督府长史置,员一人,从三品,总领府事,为留守。同时,代北都牧行事。

  • 奋威将军

    官名。西汉置,为杂号将军。三国魏、两晋定为四品。十六国前秦亦置。南朝宋时与建威、振威、扬威、广威将军并称为五威将军,四品。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四品中,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改为从四品。杂号将

  • 市史

    官名。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大都督府置一员、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二员,与佐、师掌分行检察州、县之市。

  • 赐金

    官吏升赏方式之一。《汉书》中常记汉代君主以赐金的方式奖励臣下,如《张良传》记“赐张良金百镒。”《惠帝记》记“赐将军四十金。”《循吏传》记“二千石有治理效,辄以玺书勉励,增秩赐金。”

  • 守新都令

    官名,东汉置,即代理新都县令。《后汉书·卓茂传》:“休字子泉,哀帝初,守新都令。”

  • 刑部狱(监)

    监狱名。隋唐时,刑部作为最高司法机构,只有案覆大理寺及诸州奏报案件、管理司法行政事务的职能,而不是一级审判机构,即使与大理寺、御史台官员组成“三司”,推鞫重大案件,受理冤案审诉的情况下,也并不具有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