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石
官秩等级。西汉多指县级政府机构地位较高的属吏,如县丞、尉,称为长吏,授予铜印黄绶。东汉时中央政府机构令史之属、四百石和三百石长相的属吏丞、尉及障塞尉、诸陵校尉长等皆二百石。月俸三十斛。三国两晋南北朝沿用之。南朝宋公府属吏为二百石。陈制,七品之太子舍人,九品之蕃王国郎中令、大农并二百石。
官秩级名。汉朝中央各曹令史、四百石至三百石级的长相之属吏、县丞县尉、诸陵校尉长均二百石。三国魏晋南北朝皆沿其制。南朝宋之公府的属吏皆二百石。参看《后汉书·百官志》。
官秩等级。西汉多指县级政府机构地位较高的属吏,如县丞、尉,称为长吏,授予铜印黄绶。东汉时中央政府机构令史之属、四百石和三百石长相的属吏丞、尉及障塞尉、诸陵校尉长等皆二百石。月俸三十斛。三国两晋南北朝沿用之。南朝宋公府属吏为二百石。陈制,七品之太子舍人,九品之蕃王国郎中令、大农并二百石。
官秩级名。汉朝中央各曹令史、四百石至三百石级的长相之属吏、县丞县尉、诸陵校尉长均二百石。三国魏晋南北朝皆沿其制。南朝宋之公府的属吏皆二百石。参看《后汉书·百官志》。
官名。隋朝陪都太原置,掌守宫阙,炀帝大业十三年(617)以李渊为之。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亲征辽东,京城以房玄龄留守,其后皇帝不在京城则置; 东都(洛阳)亦置。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北都太原以太
辽官名。少府监官员,掌文书簿册。
官名。北齐设置,为长秋寺的佐官,位次于卿。见“长秋寺”。
官名合称,西汉置,各掌佐令帅所属工徒修建宗庙、宫室、陵园等土木工程。详“左右前后中校令”条。
武官名,三国魏置,掌征伐。《三国志·魏书·郭淮传》:“文帝即王位,赐爵关内侯,转为镇西长史。”
官名。金朝武散官三十四阶第十八阶,从五品下。元朝亦为三十四阶武散官第十八阶,从四品,宣授。明朝亦置,为武职从四品之初授。清初沿置,为武职中属绿营者从四品之封赠。乾隆二十年(1755),改宣武大夫。五十
宫廷给使名。辽置,属笔砚局。见“著帐局”。
官名。东汉末置。《三国志·陶谦传》裴松之注引《吴书》: “会西羌寇边,皇甫嵩为征西将军,表请武将,召拜(陶)谦扬武都尉,与嵩征羌。”献帝建安(196—220)初孙策亦置为领兵武职,随从征伐。官名,东汉
官署名,简称行台省。隋文帝初于诸道设置,有河北道、河南道、西南道、山南道、淮南道等行台尚书省,设尚书令、仆射各一员为长贰; 兵部尚书一员兼吏部、礼部,度支尚书一员兼都官、工部;丞一员,左、右任置; 都
官名。为清代蒙古地区具体管理卡伦的官,由札萨克派委。参见“卡伦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