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官位。在中书、枢密位之下。有统军、巍行两种。
内官合称。南齐高帝建元三年(481) 置太子宫官,以良娣、保林、才人为三内职。
满语官名。武职。汉译为“侍卫”。
汉朝臣民向皇帝呈递奏疏的副本。汉制,凡上书者皆为二封,署其一曰副。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宣帝时为削夺霍氏权势,采纳御史大夫魏相建议,去副封以防壅敝。
官名。为尚乘寺的佐官,见“尚乘寺”。
官名。西汉成帝时置,属尚书令,为四曹(一说五曹)尚书之一。东汉沿置,为六曹之一,秩六百石。其职掌说法不一。《后汉书·百官志》本注曰主公卿事,刘昭注引《汉仪》谓主常侍黄门御史事。《晋书·百官志》则以为主
清朝兵部武选清吏司所属之办事机构。额设经承一人。
庶僚,也写作庶寮,犹言“众官”。《后汉书·刘恺传》:“考功量才,以序庶僚。”
官名。辽朝置。北面官。为监鹿详稳司养鹿小吏。
因犯罪被罢官。《晋书·石崇传》: “伏待罪黜,无所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