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主客

主客

①官名。战国齐置,掌迎送接待宾客。《史记·滑稽列传》: “(齐威王)以(淳于)髠为诸侯主客。”张守节正义: “今鸿胪卿也。”秦、汉时匈奴亦置。《史记·匈奴列传》:“郭吉既至匈奴,匈奴主客问所使。”韦昭注: 主使来客官也。”②官署名。见“主客司”、“主客曹”。③官著名。麹氏高昌国所置八部之一,设长史、司马为正副长官。④主客郎、主客郎中的省称。


官名。战国时齐国曾设诸侯主客,掌对外接待宾客。汉成帝时尚书有客曹,掌接待外国使臣。东汉光武帝改为南主客曹、北主客曹。魏有南主客曹。晋分为南北左右四主客曹,或单主客曹。宋齐梁陈称主客曹。北魏吏部管南主客曹,祠部管左主客曹。北齐改左主客为主爵,南主客为主客。隋初为主客侍郎,炀帝改称主客郎,不久又改称司籍郎。唐代在礼部设主客司,置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二王后代子孙及诸藩朝见等事。后多沿置,至清末废。见《通典·职官五·礼部尚书·主客郎中》、《文献通考·职官六·礼部尚书》、《新唐书·百官一·礼部》。

猜你喜欢

  • 州军府督护

    官名。西晋末叶州军府始有督护之名,系临时派遣上佐、参军等督护诸军以事征伐。东晋时诸州多有此职。荆州督护见《晋书·海西公纪》,江州督护见《晋书·哀帝纪》,梁州督护见《晋书·张光传》;交州除置督护外,因其

  • 特察使

    接受特别使命巡察地方的官员。汉代除以司隶校尉与刺史经常监察地方之外,还有临时特察之制。特使职权由诏令规定,有时是普遍巡行郡国,一般地察举非法、冤狱和教化,有时则是就特定区域特定事件由诏令派员加以节制和

  • 六部监门

    官名。南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置,掌尚书省六部门钥,选文臣升朝官有才力者充任,由吏部奏差。序位、请给依寺、监丞,六部郎官有阙得兼之。官名。南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置,掌司门钥。选升朝文臣有才

  • 总司

    宋朝总领所简称。南宋总领所的简称。参见“总领”。

  • 地方自治科

    官署名。清末民政部民治司所属四科之一。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掌京外董事会、议事会设置、组织事,京外自治局、自治所各事项,自治经费之调查、监督,资政院参议员选举事。置员外郎一人主持科务。

  • 总理行营事务处

    官署名。清制,行营为皇帝出巡时临时建立的驻跸处所,亦称“御营”。据《光绪会典事例》卷一一五五记载:“康熙初年规定,驻跸之地,均按向导总统等先期指示地盘,护军统领、营总各一人,率护军参领、护军校、护军预

  • 奏举

    官制用语。宋朝官员选举的方式之一。选人积累一定任数、考数,由一定员数举主推荐,经磨勘改为京官; 中级以上官员奉朝廷命令,荐举同级或下级官员任某种差遣; 中级以上官员及皇室贵族据荫补法,奏荐一定数额的子

  • 太子左卫率府率

    官名。即太子左卫率。

  • 掌醢中士、下士

    官名。《周礼》天官之属有醢人奄一人,女醢二人,掌管祭祀时四次荐献豆里所盛的食物,丧事祭奠及飨宴宾客时也是这样。“豆”为古代食肉之器。北周依《周礼》置掌醢中士,正二命;掌醢下士,正一命。属天官府膳部中大

  • 馆阁

    ①官署名合称。宋初沿唐制置昭文馆、史馆、集贤院,号称三馆,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总为崇文院。端拱元年(988),于崇文院中堂建秘阁,与三馆合称馆阁。掌收藏图籍、修国史及编校书籍之事。置昭文馆、集贤